侧面的墙壁上,居然还每隔一段距离用树杈钉了一个放火把的架子。
武三魁已经不知道第几次被方振华的奇思妙想惊到了。
不过时间紧迫,也容不得他在心里拍一下司令员马屁。
继续前行,一路走一路点燃后面战士传递过来的火把。
他在心里按着火把的数量默默地估算,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1里多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的大工程,方振华居然组织民兵干了二、三十个。
走着走着,前面就是尽头了,地道向左一个拐弯,面前居然还吊着一个布帘子。
武三魁知道,根据地图,这是到地道出口了。
布帘子是挡住火把的光线的,免得从地道口漏出去。
他小心地挑起布帘,走过去再次点燃一支火把。
十几米外,那个突然隆起的土台子上,用无数根粗壮的树干顶起的一定是地道口了。
他走上了土台子,这高度只能蹲着了。
小心地托住了头顶上的木板,让战士把树干一根根地拔掉。
“噗”随着顶上木盖子的移开,成片的泥土落下。
这是和最上面的盖子之间的泥土层。
方振华设计的地道口是两层盖板的,中间隔了半米的泥土。
这是为了鬼子走上去不会出现空洞的声音或感觉,而被发现。
小心地用刺刀把上面剩余的泥土全部抠下来,马上露出了另一个木制的盖板。
做了一个手势,武三魁让旁边的战士把火把熄灭了。
开盖在即,可不能漏出一点光线。
可是他顶了一下,上面居然纹丝不动。
再用力,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是被鬼子的什么东西压住了。
白干了。
武三魁悻悻地骂着,缩回了手。
回头看到黑暗中,几个白牙齿,心情更加不好了。
这是来自手下弟兄们的幸灾乐祸。
还有两个出口可以试一下。
只能往下一个出口再来一次。
幸好,第二个出口没有问题,他轻轻一推,上面就动了。
这是说明没有东西或者人压在上面。
武三魁小心地把正面的一条边的盖板推上去,慢慢露出一条缝。
目光所及,什么都没有,灯光很暗,几乎看不到多远。
轻轻放下,又把左边的边缘推上去,一样安全。
只是看到一个大炮的轮子,看位置这个出口正巧在一门大炮的前面。
武三魁一握拳,有了!
这说明司令员赌赢了,鬼子确实选择了这里作为炮兵阵地。
确认了四个方向都安全,他慢慢把盖子直接顶起,悄无声息地放在旁边。
由于土台子的高度,他身体稍稍站起就可以把头伸出地道口。
仔细看了一下,确实周围没有什么哨兵。
这时候,他才发现那块盖板上居然还有十几公分的土,上面还长了杂草,难怪这么重。
特战队的战士一个个从地道里鱼贯而出,这是进入了他们擅长的环节了。
鬼子的营地里灯火昏暗,但是还是能够看到远处的警戒哨。
特别是营地边缘的工事前,一堆堆晃动着的篝火照着前沿的阵地。
不过这对特战队员都是小儿科了,他们有伪装,也善于借用各种阴影潜行。
一个个小队四散开来,搜索哨兵的、寻找弹药的,负责警戒和火力支援的,全部各尽其职,一一到位。
郑满仓最后一个出地道,就在原地等待各小队的汇报。
地道里,骑兵连连长肖成义还想把头探出来,却被郑满仓一手摁了下去。
就着鬼子营地里昏暗的灯光,肖成义露出一个无奈的微笑。
骑兵连没人权。
他们是来做搬运工,干苦力的。
没有权力上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