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君臣绝义(1 / 1)

御心蛊 龙吟北冥 1117 字 5个月前

“朕,不能拿朝政与江山去冒险,”元淮说道,“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朕起用士林儒生,那又如何呢?为何你们兄弟一定要看成是朕有心针对你们二人?为何就不能当成是朕的一片好心,去找一些拥有真才实学的人去协助你们,这样不好吗?”

“当然不好,”崔友植说。

“为何?”

“这朝局可是我们兄弟当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一群勋贵老臣的手中抢过来的,当我们兄弟拼上性命铲除手握大权的勋贵老臣时,这些酸腐的儒生又在做什么?为何我们抢下来的果实,要平白无故地分给他们,这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朕知道,因此朕起用这群儒生之时,不过是封了一批门下省的七品言官,还有御史台的几个御史而已,哪里会对你们兄弟二人造成任何威胁?”元淮说道。

“自从你起用这些言官之后,我们兄弟总感觉有锋芒在背,不管说什么、做什么,这些言官谏臣贞总要说三道四,指指点点,处处要抓我们兄弟的错处,如此一来,为了不走上从前勋贵们的老路,我们兄弟就只能先下手为强,若要不成为鱼肉,就要先变成刀俎。”

元淮转过身去,依靠在牢房上,也背对崔友植,“说到底,若是你们兄弟行事当真坦荡,又何必担心这些言官的上疏,即便是言官上疏,朕知道,你们兄弟从前为朕所做之事,身上难免会有污点,因此并未降罪于你们兄弟二人,只要你们做的不是太过分,朕都没有放在心上,可是你们呢,你们可曾将朕的宽宥放在心里,稍微反省过自身?今后行事低调谨慎也一些?有过吗?”

“你们兄弟反而是越来越肆无忌惮,在朝廷上坐大,若不是朕有意,任由你们兄弟胡来,那朝廷上的言官谏臣,都要被你们兄弟杀干净了吧,”元淮说,“常言道,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谏臣。你们如此行事,岂不是有心要亡我大黎?”

“这些言官不断地在背后给你献言献策,只怕其中也有要铲除我们兄弟的不少计策吧,你是皇帝,我们兄弟是臣仆,即便是你没有怪罪,但只要你那一天被这些言官撺掇着,当真恼了我们兄弟,要降罪于我们,我们也只能乖乖将小命交托出去,我们兄弟能否活下去,都要仰赖你的一喜一怒,如此活着,有何兴味?”

“因此你便起了谋反的心思。”

“是,也不是。”崔友植说道,“若要将悬在我们兄弟脖子上的刀拿开,我们只能这样做,只是我们兄弟知道,你不是先帝,也不是齐王,更不是一盘散沙的勋贵老臣,你远比他们要精明得多,也更难对付的多了,从前些日子你如此果决地料理了灞水北岸的六路大军就足以知道,若要谋反,岂不是要将我们一家的身家性命白白搭上去?”

“我们兄弟贪婪成性,只是还没有这般愚蠢,平日里撺掇我们兄弟拥戴秦王逼宫篡位的朝臣们不在少数,只是他们不够了解你,不知道你看似温和, 实则狠辣,若是逼宫篡位,胜算不到两成,多日前你卧病在床之时都未能成事,更不要说在你康健的时候,因此我们不过是只是在府中听着这些朝臣们溜须拍马,过一过帝王的隐罢了,要是当真谋逆,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那些逾越礼制、有谋逆之嫌的物件,不过是旁人用来讨好友槐、以此在朝廷上谋个一官半职,或是利用友槐,以公器谋些私利罢了。”崔友槐说道,“这是公的一面,私下里来说,我也并不想对你不利, 只是这样躲在刀口下过日子,实在是疲累得恨,因此时常生了歹意,也只是心中想想罢了。”

元淮头也不回地往牢房的出口走去,一边走一边说道,“若是从前,我们君臣,我们兄弟,时常这样说说话,何至于到今日。”

崔友植回过头去,轻声说道,“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若有来世,不,莫再有来世了,我崔友植来世宁做猪狗,也不愿再为人,苍天,何苦来如此戏耍做弄我?”

大黎皇宫,乾阳宫,金殿朝会。

“回禀陛下,臣已查明,”杜育说道,“崔氏欺君罔上、意图谋逆、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结党营私、陷害忠良,畜养刺客,刺杀朝臣、勾结商贾、侵吞宫产、残害百姓、私占田产等百余桩大罪,均已核实,请陛下过目!”

汤哲庸亲自走下台阶去,将杜育手上的供述交到了元淮的面前。

元淮一一看过了崔氏兄弟还有其一众党徒招认的罪行,脸上却异常平静,没有一丝的愠色,将那供述放在小太监手上的锦盘上。

尚书右仆射韦成岳看元淮面无表情,于是上前说道,“陛下,崔氏之罪,证据确凿,且牵扯之人众多,如今京城之中人心惶惶,臣请陛下从速严惩为首之人,以安朝臣与万民之心。”

元淮怔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盯着龙案,过了好一会儿,仍旧不作声。

堂下的朝臣们都已经开始有了窸窸窣窣的议论之声,这时只听到汤哲庸假装咳嗽了两声,朝臣们皆敛声屏气,听到金座上的元淮说道,

“朕,念及崔友植延昌七年护驾有功,不忍加以酷刑,赐崔友植毒酒一觥,准其与刑部大牢中自尽,崔友槐、崔慎眄等崔氏已成年男丁,皆问斩于市,邢施道、薛敦望、严仁信、陈丛隐枭首示众,任命临淄王元、中书舍人陶铮为监刑。”

“曾钟瑜、林荣介、曹锦世、林爵池等崔氏党徒,流配边地为奴,张黍田,重杖一百,充为苦役,罪人家仆与未满十四男丁皆没为官奴,女眷充入掖庭为宫婢,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训导天下臣民,戒之慎之,不可重蹈。”

“是,臣等谨遵圣旨。”众臣齐声说道。

门下侍中郑宜祚又上前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讲?”

“爱卿但说无妨,”元淮说道。

“是,”郑宜祚说道,“崔氏所犯的罪行之中,有不少牵扯到中宫皇后与秦王,不知陛下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