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不离无明(2 / 2)

作为修行人。

修行路上有两大根本障碍。

一个是困倦的睡意。

一个是杂乱的念头。

分别对应逆熵与熵增。

在佛教中。

对这种现象称作定多还是慧多。

定多慧少,不离无明。

定少慧多,增长邪见。

定慧等故,即名解脱。

出自《涅槃经》。

换成现代话,更简单地说。

定力更强,就更容易不小心睡着。

智慧更强,就更容易胡思乱想。

实际上这是脸上贴金的说法。

就这两个障碍。

还不管犯哪个错误。

都夸奖自己一番可还行。

但也比骂一顿要强。

修行之事,来自第一念。

向来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

当然,经中说的那种无明。

也包括了思想固化,不肯学习新知识。

那种属于自己的顽固与执着,就只能靠自己克服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两种障碍呢?

应对方法很简单。

拿出道教的理念。

不要与自然做对抗。

困了肯定是没休息好。

多喝热水,运动泡澡。

强化一波逆熵。

然后早点睡觉把觉补上就是。

逆熵涨落。

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别觉得只要修行,就一切都能克服。

不是自己认为它空,它就真的空了。

怎么不想想自己认为它空这件事,本身也是空的。

真正空的境界,是连认为他空这件事本身也没有的。

而空的境界,实际上只是一个意识引导。

目的是提升存在层级。

同时止住自己的波动。

是一个获得大量功德的手段。

不要搞错了目的。

把修行方法当做实相。

就有些把指月亮的手指当做月亮了。

看到指着月亮的手指,要抬头才能看到月亮。

直接用意识改变环境。

那是位格比环境更高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的事情。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这话虽然没错,但不准确。

因为没有设置适用范围。

比如在地狱的环境存在权重就不高。

只要有些修为,就能轻易改变那里的环境。

再看第二个,胡思乱想。

不能随便顺应。

但可以同频抵消。

让其中一个感官忙起来。

一心多用,让躁动的心平复下来。

好专心做另一件事。

需要用脑子,但耳朵闲下来,可以听音乐。

工作的时候,脑子闲下来,可以听小说。

耳朵听讲课,可以玩一些只需要反应力,却不需要用脑子的游戏。

看书的时候,可以扎马步,躺在床上练腿,或其他肢体上的运动。

基本都是一件需要认真做的事情。

配上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全心全意做一件事的时候胡思乱想。

完全是多余的注意力太多了,没地方用。

只需要把多余的注意力都应用掉。

并不妨碍原本事情的专注。

反而能把简单的专注坚持更久。

灵智太强的人,确实会有这样的烦恼。

哪怕看信息量很高的视频,也会觉得信息量太低。

常态两倍速都嫌慢。

而不管做什么事情。

都可以顺便运行一下小周天。

以用来释放过剩的灵智。

顺便修炼了。

这些技巧不适合所有人。

算是修行人特刊。

毕竟不是谁都有那么多的注意力。

就像左手右手同时画圆画方。

对修行人来说这个不怎么难。

只要不施加注意力就可以了。

两只手写不同的字,适应一下也能做到。

普通人别工作时间听个小说或讲课。

结果把工作搞砸了,那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