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出了我无权决定是否将汽修车间从修造厂独立出去的结论,剩下的两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
徐冰雅是榆坪公司的董事长,有权召集董事会,任命公司的管理人员,只要公司董事会同意,至于是任命徐冰雅的弟弟,还是其他任何人当公司经理,是人家自己的事,我林子龙无权干涉。
既然修造厂除了派代表担任公司董事,监督公司依法依规经营和享受公司每年一次的分红外,和榆坪公司没有其他的关系,我为什么不能把厂里急需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调回来呢。
修造厂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连续上马了翻砂铸造和生产一吨矿车两个大项目,人手根本不够用,我为什么要让厂里的员工继续为榆坪公司卖命,不把他们调回来为修造厂创造效益呢!
我的回答中,涉及到很多《公司法》和股份制企业运行规则方面的专业内容,把冯同勤和小韩听得一头雾水,半懂不懂的,想质疑又不知道从哪里切入。两个人低声嘀咕了几句,对我说今天先问这两个问题,警告我不要存侥幸心理,他们还有很多问题要落实,过两天会继续提审我。
入狱后的第一次提审就这么结束了,冯同勤和小韩又一次两手空空,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我自己心里清楚,在榆坪公司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硬伤,如果办案人员提出来,我很难自圆其说,可能会给自己和徐冰雅带来一些麻烦。
当然,并不是说我和徐冰雅有啥违法乱纪的事情,而是很难把问题解释清楚。
在汽修车间筹建初期,打的是修造厂扩大生产规模,上马新项目的旗号。修造厂是国营企业,其下属的生产车间自然也是国有性质,不会有人对此有疑问。
车间的经营场所,是向榆树坪矿行政科租用的矿商店废弃的旧址,租金每年只有五百元。如果不是内部单位,不可能享受这么低廉的价格,行政科也不可能答应长达十年的租期。
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地理位置比人和的重要性更高,一个好的位置,对商家的生意是否兴隆,赚钱是多是少的影响很大。
榆树坪是个狭长的山沟,只有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矿商店旧址所在的位置,正在这条交通要道旁,是所有进出山车辆的必经之处,而且门口地方比较大,便于大型车辆停放,是兴办汽修厂的绝佳之处,整条山沟里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地方。
当时张三庆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不愿另找场所,再办一个汽修厂,和汽修车间展开公平竞争。
汽修车间开业的时候,房顶上矗立的是“国营修造厂汽修车间”九个红色的铁皮大字,十分醒目,门前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老远就能看见。
国营企业的招牌虽然没有前几年那么响亮了,但对偏远地区的山里人来说,依旧是实力的体现,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私人老板和民营企业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国营”两个红彤彤的大字,对刚开业的汽修车间招揽客户,赢得车老板和拉煤车司机的信任,迅速打开经营局面,站稳脚跟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尽管更名后,房顶上的大招牌换成了“榆坪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但这个修理厂是国营的,实力强,信誉好,在这家修车不会吃亏上当的理念,已经根植于用户的心中,对榆坪公司的经营持续发挥着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