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化肥对农民的重要性(1 / 2)

建国至今快三十年了,吃饱饭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除了部队和少部分机关,企业,工厂矿山,普通人能吃个半饱,已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饥饿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粮食产量提不上去,说什么都是白扯。

六十年代备荒备战,国家一方面要还老毛子的债,另一方面还要拿出大量粮食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

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农业发展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

加上西方的封锁,导致国内的化肥产量始终提升不上去,每天都需要斥巨资从外面进口化肥。

一直到去年,国产化肥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巧的是,罗保国所在的企业,正是化肥厂。

而且还是一家规模极大的重点化肥企业。

按规定,公社和生产大队每年秋天需要按照比例上交公粮。

公粮能否按时,如数上交,直接影响了公社领导的工作成绩,相关部门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

交公粮是义务,谁敢延迟交付,或者抗拒缴纳公粮。

哪怕你是天老爷的儿子,地老爷的孙子。

照样要被送进去蹲大狱。

三年起步,直到无期徒刑。

同时,不是所有的粮食都能成为公粮。

粮站那边有着一套严苛的审查标准。

颗粒饱满,不能有水分,秕谷比例不得高于规定范围。

一项不到位,哪怕缴纳一万斤粮食,也不能算成是公粮。

陆家庄去年缴纳的公粮总数量为斤。

分到人头上面。

陆远家里一共是三个大人,今年秋天要交375斤公粮。

“唉……”

陆远不由得叹了口气。

每年缴纳公粮总会闹出乱子,估计今年也不离开。

“陆远,李主任都说了些什么?你怎么还叹起气了?”

陆爱国忍不住问道。

“你自己看吧。”

陆远将纸条递给陆爱国。

“鹿茸怎么会和化肥沾上边?李主任这是啥意思啊?”

李文斌的批示纸条上写得清楚。

陆远能否搞到鹿茸,关系着公社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的化肥。

见陆爱国兄弟一头雾水,陆远三言两语将当日的事情讲了一遍。

罗保国是化肥厂一把手,工厂书记。

前几天,罗保国带着胡秘书进山打猎,为重病的老母亲寻找鹿茸入药。

准备不够充分,加上没有任何狩猎经验,二人因此无功而返。

“李主任虽然没有说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不过以胡秘书的焦急情绪来看,肯定是他打电话告知了咱们的李主任。”

陆远分析道。

“原来是这么回事。”

陆爱国得知原委以后,脸上浮现出凝重的表情。

化肥关系着粮食产量。

如果通过鹿茸打通和市化肥厂一把手的关系,公社说不定就能获得大量计划外的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