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宇戦墨介绍伯乐哥舒翰(2 / 2)

宇战墨皱起眉头,语气变得沉重:“结果,哥舒翰虽然拼死一搏,但兵力上的差距太大,再加上那乱阵和陷阱,潼关一战,唐军最终败北,哥舒翰不得不退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那场战败给大唐带来的巨大影响,“那一战,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奏,叛军的气焰一时无两,后来便是全朝的风雨飘摇。”

小兕略带调皮的问:宇战墨啊,听说潼关那场战役,最后哥舒翰大败,你怎么看?

宇战墨略显无奈:唉,真是英雄末路啊。开战后,崔乾佑军的旗帜歪歪斜斜的,简直像要逃跑一样。

小兕:旗帜歪了?这不等于给自己树立了个软弱的形象吗?

宇战墨(轻笑):是的,结果唐军看到这旗帜,都松懈了,觉得叛军好像没什么威胁。你知道的,军队一松懈,马上就掉链子。叛军伏兵一杀出来,唐军的气势瞬间崩塌。

小兕:不应该呀,史书上都说哥舒翰是大哭着被催促着出战的呀。怎么可能让军队那么自信呢!哥舒翰没什么防备吗?

宇战墨若有所思:哥舒翰自然不甘心就这么败下阵来,试图通过威吓来震慑叛军。他用毛毡蒙着马车,车上画上龙和虎,还加上了金银的爪子和眼睛,想让敌人看了心里发毛。

小兕:这方法也太奇特了吧!不过,唐军士兵也有些不安分,本来是唬人的,不应该主动追击呀!

宇战墨:唐军的士兵拿着戈和箭,正准备乘机追击,结果叛军很聪明,用柴草塞住道路,顺风放火烧车,把唐军的后勤给烧得一塌糊涂。

小兕:火烧车?唐军怎么处理?

宇战墨:你也知道,当时的唐军士兵在混乱中,根本无法辨认敌友。结果自己人都打起来了,砍得死伤累累,真是乱作一团。

小兕:哎,黄河中的运粮船怎样?

宇战墨:黄河里有一百多艘运粮船,但当时唐军士兵太急了,抢着上船,船都被压沉了。有些人甚至把长矛和盾牌绑在一起,坐着渡河。

小兕:哇,竟然为了过河都能这么拼命!那叛军这时作何反应?

宇战墨:叛军看着唐军这么乱,当然不放过这个机会,立刻进攻,唐军顿时溃不成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纷纷逃散。

小兕:那唐军撤退时,潼关的防御情况怎么样?

宇战墨:潼关的城门口可是挖了三条堑壕,宽有两丈,深一丈。可惜,唐军逃回城时,已经乱得不成样子,掉进堑壕里,马上就把堑壕填满了,后面的士兵只能踩着他们的尸体进入城内。

小兕:这也太惨了!哥舒翰这时候做了什么?

宇战墨:哥舒翰率几百骑兵渡过黄河,回到军营清点人数。你猜,他的二十万大军最后剩下了多少?

小兕:剩下多少?该不会只剩几百人吧?

宇战墨(叹气):差不多,最后只剩下八千人,整个大军几乎被消灭。

小兕:八千人啊,这差距也太大了!那哥舒翰接下来怎么办?

宇战墨:他回到潼津后,开始招募失散的士兵,准备再守住潼关。但好景不长,火拔归仁等人把他骗出了关外,说:“您带着这点兵力,回去干什么?您不知道高仙芝都怎么死的吗?”

小兕:哥舒翰不甘心就这么放弃,怎么回应?

宇战墨:哥舒翰很气愤,回应说:“我宁愿像高仙芝那样死,放了我吧。”可惜,火拔归仁根本不听,把他抓住,投降了叛军。

小兕:结果哥舒翰被送到哪里?

宇战墨:哥舒翰被戴上刑具,送到了洛阳。唐玄宗得知他被俘后,直接西逃了。

小兕:这下,安禄山可得意了吧?见到哥舒翰后说了什么?

宇战墨:安禄山一见到哥舒翰,就开始责问他:“你一直瞧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哥舒翰倒也不怯场,跪拜认罪,说:“您是开创天下的皇帝,若有机会,我愿意去招降李光弼、来调和鲁炅。”

小兕:哇,这下安禄山真高兴了,马上就任命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吧?

宇战墨:正是如此,安禄山觉得哥舒翰能有这样的转变,欣然任命他。可惜,他的转投叛军并没有换来成功,最终反而成为叛军的一个牺牲品。

小兕:叛军怎么处理火拔归仁?

宇战墨:火拔归仁背叛了哥舒翰,安禄山自然不能容忍他,把他绑起来说:“你背叛主人,不顾道义,我容不得你。”最后把他杀了。

小兕:哥舒翰写信招降众将结果如何?

宇战墨:你猜怎么着?那些将领纷纷谴责他不肯守节,而是选择投降。没几个人信他的招降。

小兕:那安禄山怎么办?

宇战墨:他知道招降没戏后,就把哥舒翰关押了起来,等待着时机。最终,安庆绪带着哥舒翰渡过黄河,哥舒翰的命运也走到了尽头。

小兕:哥舒翰最后怎么死的?

宇战墨:战败后,安庆绪便将他杀害了,哥舒翰最终死于叛军之手。

小兕:朝廷后来的处理呢?

宇战墨:朝廷最终追赠他太尉,谥号为武愍。但哥舒翰一生英勇,最终却在乱世中陨落,实在令人唏嘘。

小兕:唉,英雄末路,悲剧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