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4章 罢相拜相,一日之间(1 / 2)

第1474章 罢相拜相,一日之间

乾阳殿中,李治的脸色认真起来,看向群臣说道:“明年正旦封禅,朝野政事都为其所劳,然天下多事,必不能只顾其一,尤其明年科举之事,更需早备。”

群臣同时拱手,心中却在思索,眼下之事,和科举有什么关系。

李治摆摆手,王福来再度端着一个银盘来到了李显面前。

李显躬身,接过圣旨,然后面对群臣,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师氏之职,训于胄子,儒林之选,必俟贤人。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直清庄敬,浩素纯密,服膺勤业,俾崇于释菜,逾劝于攻木。

着罢中书门下三品,检校国子祭酒,会同吏部处置明年科考之事。

散官勋封如故。

钦此。”

李显话音落下,站在队列之中的李绚,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

罢相。

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被免去了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职位。

崔知温做的好好的,怎么就突然罢相了。

没有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崔知温不过就是正四品上的黄门侍郎。

门下省,按朝制,该有两位侍中,一位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还有一位黄门侍郎,正四品上职。

崔知温就任宰相之前,是正四品上的尚书左丞。

如今被罢免同中书门下三品,位置比尚书左丞只好了一点。

队列之中的崔知温,微微颤抖,随即面色肃重的上前,然后沉沉的俯首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寿无疆。”

崔知温心里知道,皇帝还是给他留了情分的。

检校从三品的国子祭酒,让他的地位在朝中不至于太差。

算是留个养老的地方。

李治面色平静的点头,说道:“明年科举,朝中必有人才勃发,崔相替朕好好留意。”

“喏!”崔知温拱手,然后缓缓退入群臣之中。

“继续吧。”李治话音刚落,王福来便已经再度上前。

李显从面前的银盘之中取出圣旨,然后才对着群臣高声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东朝保傅,历代尊荣。

汉择名儒,任先疏广。

晋求耆德,选在山涛。

实资六傅之贤,用宏三善之道。

赵国公,尚书右仆射李敬玄,文雅成器,恭谦致用,出领重镇,以帅诸侯;入为具寮,以长卿士。

历践中外,备尝艰虞,殆三十余年,勤亦至矣。

可太子少傅,检校黔州都督,勋封如故。

钦此。”

李显念完圣旨,面色中带着震惊的看向群臣。

殿中群臣同时拱手:“臣等恭领圣旨,陛下万寿无疆。”

……

低着头,李绚轻呼一口气。

虽然李敬玄罢相之事早有所料,但真正到来时,还是颇有些震撼人心。

自从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升任太子太傅,尚书右仆射李敬玄离朝之后,尚书省便再无真正能在政事堂说话的人。

皇帝如今彻底罢免了李敬玄的尚书右仆射,尚书省也就彻底的空了。

李绚想知道皇帝接下来会怎么做,是让人继任尚书左右仆射,还是以后会一直空缺下去。

群臣同样亦在关注。

轻微的脚步声响起,王福来端着银盘来到了李显面前。

李显深吸一口气,再度拿起了圣旨,开口念道:“惟永隆二年,岁次壬午,十二月癸丑,望十五庚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万事之本,归于司会,百僚之师,属我端右。

所以综详名实,参贰纪纲,诏德选劳,于是乎在。

中书令,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汾阴县侯薛元超,忠敬孝友,宽厚沈毅,经之以诗书,纬之以韬略。

言能顾行,勇必体仁,信义不愆义风雨,智谋自叶于著蔡。

固宜副文昌之长,总周官之任,仍兼连率,益重方隅。

可尚书右仆射,馀如故。

钦此!”

薛元超面容惊喜,快步上前,对着皇帝沉沉叩拜:“臣薛元超,谢陛下隆恩。”

李治点点头,说道:“尚书省事务繁多,从今日起,你要担起担子来。”

“喏!”薛元超再度拱手,这才神色兴奋的退回到班列之中。

从中书令到尚书右仆射,等同于到尚书左仆射更近了一步。

这让一直以来,受到裴炎压力最深的薛元超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

站在队列当中,李绚目光沉吟。

薛元超从中书令调任尚书右仆射了,可不一定是好事。

尚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第二把手。

中书令是中书省的一把手。

不对,薛元超虽然是中书令,但实际上,在中书省,还有刘审礼这么一个中书令在。

只不过因为刘审礼率军征战西域,所以薛元超这个次于刘审礼的中书令,才会调任尚书右仆射,实际上,他从来就都是二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