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长来到楼红英家,村里顿时沸腾了,红英爹娘脸上倍有面子。
谁知乡长是来批评他们的,“现在竟然还有拿闺女卖钱的事?楼红英现在在乡里是重点扶植的企业家。”
起初她爹娘还百般抵赖,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钱已经花了之类的话。乡长叫来了村主任,村主任说红英爹娘糊涂,再不归还彩礼,下一界分地,不给你家好地。
乡长也板着脸警告他们这是违法行为,而且影响极其恶劣。在乡长和村主任的强硬态度下,她爹娘终于认怂,表示愿意凑钱退还彩礼。
爹娘哥嫂心里对楼红英又充满了怨气,想着竟然请乡长来施压,这丫头片子够厉害的。
楼红英爹娘把彩礼钱归还给了赵唤宝,
楼红英得知消息后松了一口气。
这天,她买了些礼品到乡长家致谢。
乡长看到楼红英前来很是热情,招呼她坐下喝茶。
楼红英感激地说:“乡长,如果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摆脱家里的束缚。我想好好发展我的事业,带动咱们村子一起富裕起来。”
乡长笑着点头:“红英啊,你有这份心就很好。其实我们早就注意到你的能力了,所以才要大力扶持你。”
有了乡里的支持,楼红英的事业开始顺风顺水。乡长建议把厂址搬到乡镇,这样交通也方便,楼红英想了想,决定接受乡长的建议。
正好乡镇上有一个小厂房往外出租,楼红英非常满意。她回到村里,把自己要搬到乡镇上的事,和大伙说了,出人意料的是大伙都不让走。
村里一个比较有威决的老伯劝楼红英,“把你的厂留在村里,有希望带着大伙脱贫致富,你要是搬到乡镇,恐怕有很多事你说了就不算了。“
楼红英纠结了,老伯的话她思来想去觉得有道理;于是,她去和乡长把情况说明,还是想留在村里,因为那里有她的守候和梦想。
乡长虽然觉得可惜也尊重她的选择。
楼红英留在村里后,干劲更足了。她扩大了生产规模,还专门开设了一些适合村民劳作的岗位,许多原本赋闲在家的妇女和老人都有了事做。
村民们有了收入,楼红英成了这个村的楷模,有人感恩也有人嫉妒,而嫉妒她的人就是自己的娘家人。
哥哥再次找上门来,这次是带着自己的儿子。他对楼红英说,“妹子,我不准备让你侄子上学了,没钱交学费。”
对哥哥心里有怨气,可是对侄子,楼红英还是有感情的。尽管侄子从小和自己不亲,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
楼红英拿出了钱给哥哥,让他去给侄子交学费上学,咱们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孩子当文盲。
哥哥美滋滋的收了钱,转头对儿子说,“华子,以后长大了好好孝顺姑姑,你要是孝顺,姑姑这个鞋垫厂最后也是你的。”
楼红英听着别扭,“哥,说啥呢!什么这个厂最后是他的,我可没这么说。“
“妹子啊,你又没有孩子,侄子不就是你儿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