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德川幕府(2 / 2)

不明不清 第十个名字 3263 字 2个月前

而大名本人隔一年就得到江户来觐见幕府将军,并住上一段时间,有些大名还得在江户长期居住,被称作定府。平均算起来,每年会有一半大名居住在江户,另一半在各自的领土里,来回轮换。

这么做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大名想造反,只要离开了江户城依旧可以行动。至于说拿妻子当人质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按照汉文化的说法,成大事者不能儿女情长,必须得狠。刘备刘皇叔如果少扔几次媳妇,保不齐早就被曹操抓住砍了,三国也就无从提起了。

其实当人质只是表象,耗费钱粮打击经济才是更深层面的险恶用心。拜参勤交代制度所赐,各地大名只需缴纳固定税赋,剩余的可以全权支配,既不用向幕府提供详细账目也不用征求意见,包括武装更多军队。

大名们越富幕府将军心里越没底,但又不能让大名们上缴更多钱粮,于是就想出这么个缺德办法。既然这些钱粮幕府拿不到,也不能让大名们剩下,全给消耗掉算逑!

古代的交通非常不便,身为贵族,跋山涉水的赶上百、上千里路去江户城,一住还就半年八个月,人手不能少带,吃喝用度也不能少带,人情世故交往的礼物还是不能少带。

每次大名去江户参觐交代几乎就和搬家差不多,几百人肩挑手提绵延十几里,浩浩荡荡。本来就富裕的大名还能折腾的起,穷一些的干脆就快破产了,但还不能不去,否则就是大罪。

为啥说这个办法是继承发扬呢,因为从镰仓幕府时期就有这种模式了,丰臣秀吉掌权的时候也在大阪城搞过。德川家康只不过把它更加完善了,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定制。

再说说抄袭的,它叫做一国一城令。含义和字面意思差不多,每个国(大名领地)内,只允许有一座城池当做大名驻地,其余的全部要拆掉。

这个法令洪涛有点熟悉,不能说德川家康完全抄袭,至少也算借鉴。中国宋朝皇帝就搞过这一套,拆毁了黄河以南的很多城市的城墙和防御性建筑,这样一来朝廷的禁军就可以更方便的镇压地方武装了。

怎么说呢,不管是宋朝还是日本,这么做都是在严重内耗,把有限的资源全都白白浪费了。可是吧,在当时的生产力约束下,不这么做好像也没其它方式更有效维护统治。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让统治平稳就能避免很多战乱,而不被战火摧残,就是对百姓极大的贡献。当然了,最好还能兼顾着发展,否则战火很快就会找上门,而且很可能是战败的一方,结局会更惨。

但德川家康还觉得不是太保险,又想出一个奇招来巩固统治。哦不对,不能算他想出来的,还是借鉴大海对面明朝的做法,闭关锁国!

(本章完)

“回陛下,到庆长十五年末,在册大名共有247家,御家门大名39、谱代大名91、外样大名117。”大谷光道没有起身坐下,而是跪在波多野信二的侧面,先把皇帝的问题翻译给信二,再把信二的回答翻译给皇帝。

大名就是日本的诸侯,占有大片土地和民众,自己管理自己的封地,拥有军队和执法权。每年上缴一部分收入给天皇或者幕府将军,在打仗的时候按照收入的不同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或者劳役。

其实江户时代的日本才是最典型的封建社会,天皇或者幕府将军是众多诸侯共同承认的领导,但天皇和将军只能管理有限的土地和人口,其余都由诸侯们管理,也就是封国。

怎么来区分大名们该上缴多少税和兵役呢?在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采用了贯高制度。把领地上的产出先换算成铜钱价值,再以此为依据纳税服役。

丰臣秀吉大部分统一日本之后,搞了一套叫做太阁检地的新计算方式,大概意思就是先预估一下大名领地内粮食和各种物资的产量,再全部换算成石这个单位,也称石高。

比如萨摩藩是60万石的大名,平户藩只有6万多,两者比较起来,萨摩藩从领土面积、土地产出、城镇数量、人口多少等等各方面都落后太多了。

石这个容积单位或者重量单位,此时有点像后世的经济学指数,比如GDP,是个综合经济指标,不是很准确,只反应了一种趋势。

御家门、谱代和外样的称号,是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获胜之后才弄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区分诸侯们的远近亲疏和地位。

德川家康的三个儿子被分封到了尾张、纪伊和水户,叫做御三家,类似大明的亲王就藩,只是权力要大很多。

将军的其他亲属衍生出来的大名被分封在京畿附近,叫做御家门。御三家和御家门放到一起统称为亲藩大名,属于德川幕府利益集团的核心,有点像明朝的皇亲国戚。

谱代大名是在关原合战之前站在德川家康一边的诸侯领主,算是有拥立之功,大多被安排在距离京畿地区比较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领地里,属于德川幕府的骨干力量。

外样大名基本都是在关原合战前与德川家康一派为敌的诸侯领主,战败之后投降归顺了,数量还挺多,杀不得也裁不得,于是被拆分或者分配到比较偏远贫瘠的领地里养着,并受到严密监视,属于德川幕府里不太稳定的因素。

在德川幕府中,重要职务基本都是由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担任,外样大名很难染指。但外样大名数量最多,差不多占了全部大名的一半,有些的实力还挺强大。

所以光靠排挤和冷落并不能让德川家康放心,生怕哪天外样大名会联合起来反对自己的统治,于是又想出了两个办法,一个属于继承发扬,一个涉嫌抄袭。

先说说继承发扬的,叫做参觐交代。什么意思呢?就是在江户城盖了很多宅邸,让大名们把妻子送过来当人质,长期居住。

而大名本人隔一年就得到江户来觐见幕府将军,并住上一段时间,有些大名还得在江户长期居住,被称作定府。平均算起来,每年会有一半大名居住在江户,另一半在各自的领土里,来回轮换。

这么做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大名想造反,只要离开了江户城依旧可以行动。至于说拿妻子当人质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按照汉文化的说法,成大事者不能儿女情长,必须得狠。刘备刘皇叔如果少扔几次媳妇,保不齐早就被曹操抓住砍了,三国也就无从提起了。

其实当人质只是表象,耗费钱粮打击经济才是更深层面的险恶用心。拜参勤交代制度所赐,各地大名只需缴纳固定税赋,剩余的可以全权支配,既不用向幕府提供详细账目也不用征求意见,包括武装更多军队。

大名们越富幕府将军心里越没底,但又不能让大名们上缴更多钱粮,于是就想出这么个缺德办法。既然这些钱粮幕府拿不到,也不能让大名们剩下,全给消耗掉算逑!

古代的交通非常不便,身为贵族,跋山涉水的赶上百、上千里路去江户城,一住还就半年八个月,人手不能少带,吃喝用度也不能少带,人情世故交往的礼物还是不能少带。

每次大名去江户参觐交代几乎就和搬家差不多,几百人肩挑手提绵延十几里,浩浩荡荡。本来就富裕的大名还能折腾的起,穷一些的干脆就快破产了,但还不能不去,否则就是大罪。

为啥说这个办法是继承发扬呢,因为从镰仓幕府时期就有这种模式了,丰臣秀吉掌权的时候也在大阪城搞过。德川家康只不过把它更加完善了,正在逐步形成一种定制。

再说说抄袭的,它叫做一国一城令。含义和字面意思差不多,每个国(大名领地)内,只允许有一座城池当做大名驻地,其余的全部要拆掉。

这个法令洪涛有点熟悉,不能说德川家康完全抄袭,至少也算借鉴。中国宋朝皇帝就搞过这一套,拆毁了黄河以南的很多城市的城墙和防御性建筑,这样一来朝廷的禁军就可以更方便的镇压地方武装了。

怎么说呢,不管是宋朝还是日本,这么做都是在严重内耗,把有限的资源全都白白浪费了。可是吧,在当时的生产力约束下,不这么做好像也没其它方式更有效维护统治。

从某种意义上讲,能让统治平稳就能避免很多战乱,而不被战火摧残,就是对百姓极大的贡献。当然了,最好还能兼顾着发展,否则战火很快就会找上门,而且很可能是战败的一方,结局会更惨。

但德川家康还觉得不是太保险,又想出一个奇招来巩固统治。哦不对,不能算他想出来的,还是借鉴大海对面明朝的做法,闭关锁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