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之兄,世人易盲从,只要不朝令夕改,若干年后也就成了惯例。”坐在对面的刑部尚书杨涟倒是挺看得开,并不觉得被世人接受是个大问题,反倒是更担心皇帝能不能顶住压力。
“元仲的事情定了?”此话如果换成别人讲,高攀龙必定要反唇相讥,但面对杨涟却不得不甘拜下风。
这位刑部尚书比自己小10岁,大儿子杨之易差三个月才满十五,按照规定本可以拖到明年再服兵役。结果杨涟二话没说,写信回老家让大儿子放下学业马上入京。
而且放下话来,大儿子服完兵役,二儿子、三儿子也得跟着服。皇帝只说了每家够三儿子必须出一个,却没说不能三个都出。他做为大明高官,又是新政拥趸,自然要带头相应,责无旁贷!
“算起来小儿已然路程过半,月底之前应可抵达。陛下,小儿自幼通水性,能否将其安排入海军服役?”既然当着皇帝的面提起了儿子,杨涟也不避讳,居然要公然走后门了。
“说说理由?”洪涛正拿着两本草稿左右对照着审核呢,闻言抬起了眼皮。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可不是来养心殿里聊天的,他们这段时间的任务很重。为了重新修改大明律忙活了一个多月,今日只是第一稿。
“臣想让小儿多去一些地方,见识下大海的辽阔,顺便多学些新学,也不枉五年时光。”
“嗯,海军确实比陆军走的地方多,学的东西也多。不过海军也比陆军危险很多,不提作战,仅是平日训练行舟就有倾覆的可能。一旦在大海上遇到麻烦,人力只能左右三成,余下全靠运气和天意。”
对于杨涟的理由洪涛还是认可的,如果让他帮儿子选择也是愿意去海军。即便五年之后退役时没有靠战功得到一官半职,也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但是丑话必须说在前面,海军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伤亡率要远远高于陆军。尤其是增加了吕宋海域巡航任务之后,仅去年就有一艘战舰、一艘武装货船和两艘通讯船被风暴吞噬,二百多名官兵无一生还。
“陛下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重如泰山。臣不想让孩子在蒙荫下浑浑噩噩终其一生,是福是祸就看他的气运了。”
皇帝的这番忠告杨涟显然已经提前听过了,且想通了,并不认为应该知难而退。从这一点上看,他要比素有狠人之名的高攀龙更狠。
高攀龙铁面无私执法严格,主要是自己和别人要求高,但轮到子孙时心里还是软了。而杨涟不光对别人和自己要求高,连子孙也不放过,这才是真的狠,也真的参透了人生。
这一点不光京中朝臣们心里明白,很多有识之士在看过报纸上的介绍之后也从中悟出了一些端倪。有大骂独夫的,有高呼圣明的,反对者和支持者泾渭分明。总体上讲谁家之前获得的特权多谁骂街,反之则拍巴掌。
《再推恩令》的内容只有一个,强行征调五品以上官员、皇室宗亲的子孙当兵。
除了身有残疾、重病外,家里只要够三个儿子,且年龄在25岁以下的,就得有一个去京城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训练。嫡子优先,期限五年,待遇与新军一样,称之为服兵役。
能不能不去呢?这次皇帝没有一刀切,还是给了选择的。谁家如果满足服役条件,又不想让儿子当兵,朝廷也不会强逼。但会把特权收回,比如官员田亩免税、免劳役等等。
后世里都说明朝官员待遇低,现在到底是不是真低就显现出来了。明朝官员的薪水是真低,可隐形收入并不低。光是田亩免税、免劳役的名额就能把一大家子养的白白胖胖,所以没人舍得交出去。
不舍得儿子又不舍得特权,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逃避兵役呢?按理说肯定有,历朝历代的法令在颁布之初都是留着后门的,就是为了让有权力制定法律的人能不遵守法律,成为法外之徒。
但这次景阳皇帝又开了先例,他做为最有资格当法外之徒的帝王,率先把同父异母的弟弟给舍了。同时还多次当着朝臣表态,谁若是敢在兵役问题上欺上瞒下,查出一个灭一族。
光有态度皇帝还不满足,还有实际行动。号召揭发检举,为此专门在把登闻鼓搬到了刑部门口,只要是涉嫌兵役作假的事情敲了必须受理,不用挨板子打,查实之后还给重赏。
就是因为不好钻空子造假,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骂。当官为了啥啊?两個字,掌权。掌权又是为了啥?两个字,发财。发财又是为了啥?还是两个字,后代。
至于说国家民族,都玩蛋去吧,我认识你们是谁啊。在把自己家地窨子里装满白银、连下人都顿顿大鱼大肉之前,谁会想起国家?忠君,忠的也是君王手里的权力,不信让皇帝没有权力一个试试,分分钟要被揍成猪头的。
但现在不成了,不管真爱还是假爱,都要把国家放在脑子里,且隔三差五就得关心下。没辙,嫡亲长子长孙、家族的继承人正在军队里服役,没准已经站在边墙上了,能不能活着熬过五年都是个未知数。
不光要关心,还得祈祷,祈祷大明能打胜仗。现在皇帝如果说谁来进犯边关了,朝野上下保证异口同心的喊打喊杀,还得是先下手为强。啥圣人教化,快滚蛋吧,打胜了儿孙活着的几率就大,取胜才是硬道理!
高攀龙也是被逼着不得不爱国的官员之一,说心里话,在嫡长孙入京服兵役之后,对国家的态度真的有了不小变化。
之前忧国忧民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官声,眼下就不得不再多考虑一些实际问题了,哪怕是为了孙子的小命也得尽量让国家强大起来。
“陛下用心良苦,然世人并不一定受用。”但终归是被迫的,每次看到始作俑者都免不了怒气上升,即便无法对抗也要奚落两句。
“存之兄,世人易盲从,只要不朝令夕改,若干年后也就成了惯例。”坐在对面的刑部尚书杨涟倒是挺看得开,并不觉得被世人接受是个大问题,反倒是更担心皇帝能不能顶住压力。
“元仲的事情定了?”此话如果换成别人讲,高攀龙必定要反唇相讥,但面对杨涟却不得不甘拜下风。
这位刑部尚书比自己小10岁,大儿子杨之易差三个月才满十五,按照规定本可以拖到明年再服兵役。结果杨涟二话没说,写信回老家让大儿子放下学业马上入京。
而且放下话来,大儿子服完兵役,二儿子、三儿子也得跟着服。皇帝只说了每家够三儿子必须出一个,却没说不能三个都出。他做为大明高官,又是新政拥趸,自然要带头相应,责无旁贷!
“算起来小儿已然路程过半,月底之前应可抵达。陛下,小儿自幼通水性,能否将其安排入海军服役?”既然当着皇帝的面提起了儿子,杨涟也不避讳,居然要公然走后门了。
“说说理由?”洪涛正拿着两本草稿左右对照着审核呢,闻言抬起了眼皮。
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可不是来养心殿里聊天的,他们这段时间的任务很重。为了重新修改大明律忙活了一个多月,今日只是第一稿。
“臣想让小儿多去一些地方,见识下大海的辽阔,顺便多学些新学,也不枉五年时光。”
“嗯,海军确实比陆军走的地方多,学的东西也多。不过海军也比陆军危险很多,不提作战,仅是平日训练行舟就有倾覆的可能。一旦在大海上遇到麻烦,人力只能左右三成,余下全靠运气和天意。”
对于杨涟的理由洪涛还是认可的,如果让他帮儿子选择也是愿意去海军。即便五年之后退役时没有靠战功得到一官半职,也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但是丑话必须说在前面,海军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风光,伤亡率要远远高于陆军。尤其是增加了吕宋海域巡航任务之后,仅去年就有一艘战舰、一艘武装货船和两艘通讯船被风暴吞噬,二百多名官兵无一生还。
“陛下曾经说过,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重如泰山。臣不想让孩子在蒙荫下浑浑噩噩终其一生,是福是祸就看他的气运了。”
皇帝的这番忠告杨涟显然已经提前听过了,且想通了,并不认为应该知难而退。从这一点上看,他要比素有狠人之名的高攀龙更狠。
高攀龙铁面无私执法严格,主要是自己和别人要求高,但轮到子孙时心里还是软了。而杨涟不光对别人和自己要求高,连子孙也不放过,这才是真的狠,也真的参透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