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一旦袁尚并非善类,只是装模作样的献出传国玉玺,留着曹操作为一方诸侯,还可以有制约袁尚的力量,不然袁尚少了曹操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很容易也会专权和擅权。
董承则内心明白,说一千道一万,荀彧是舍不得自己的名声去杀伐曹操的!因此也无可奈何,总不能勉强荀彧,毕竟此时还需要荀彧主持大局呢。
荀彧思虑许久,给出一个建议,就是罢了曹操的兵权,之后逼他离开,并且尽快与陈留的袁尚取得联系,以免夜长梦多。
董承则问到,曹操掌兵多年,如何才能罢了他的兵权?
因为虽然董承挂了一个骠骑将军的军职,但是并没有实质上的军队和权力,他只有区区五百士卒,并在许昌皇宫守卫的一部分中。而此时曹操自己手里至少还有一万军队,东吴还有一万军队,这些荀彧都是知道的。所以董承只能依靠荀彧才能成事!
荀彧说只要把城中负责戍卫的大将给说服归降,辅保天子,曹操自然无兵,届时袁军南下,曹操势必逃走,焉有实力再对城中的天子和众大臣做不利的事情。
“荀令君的意思是要争取于禁将军?”董承思量此时曹军将领凋零殆尽只有于禁一人还在,而且掌控着京畿的军务防务。
“正是于禁。”荀彧说道。
“但是此人乃是曹孟德的亲信之人,当初宛城之时,他平叛造反的青州兵,夏侯惇误解他,但他见到曹操仍旧是不为自己辩解,只言当前军情。想拉拢此人只怕不易啊!”董承觉得此事很难。
荀彧则摇摇头坚定的说道:“于禁此人的确是循规蹈矩之人,但是我观此人乃是识时务之人,而且面对袁军之兵威,他本人是有些畏惧的。私下里交谈时,他对袁尚用兵和袁军的将领都是十分忌惮的。如今有机会让他不与袁尚为敌,相反投靠于他,我断定于禁会同意的。
只不过想说动许昌的将领和官员,只凭你我还不足以完成。还需要一件重要之物,那就是圣旨!”
“圣旨?!唉,谈何容易?说起来我就气愤无比,那曹孟德一直监视和圈禁陛下。别提下圣旨了,陛下想召见个人都不行!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天子?!他曹孟德又算什么汉臣?!”董承抱怨道。
荀彧此时沉默了半晌,随后说道:“今夜过后,明早我去一趟皇宫,去请圣旨。”
董承闻言连连摇头:“荀令君何等身份?你若冷不丁的出现在皇宫里,曹操父子岂会不察觉?!何况曹操早有死命令,无论任何人出入皇宫,就算是曹丕或者荀令君都要过守卫搜身的!一旦东窗事发,荀令君,你我性命何足挂齿?但是因你我之疏漏,导致天子错失重获自由和权力的机会,你我就是大汉的千古罪人了!
明天你绝对不能去!要去我去!而且我身份也是十分方便,我好歹是国丈,乃是皇亲国戚,进宫探望女儿和陛下,料想曹操父子不会有太多察觉。”
“但是想把圣旨这么明显的东西带出宫来,还不被曹操的卫兵搜身察觉,简直是事比登天啊!国丈可有办法应对?”荀彧问道。
董承此时思量片刻,想到一个好计策:他晓得想把正经的圣旨带出来是绝对不可能,因此他打算用一张白色丝帛,让天子在上面血书,随后把这件丝帛折叠,随后藏在董承的衣带中——所谓衣带诏。
荀彧闻言,二人各自做事,董承去从皇宫冒死讨皇帝的诏书;荀彧则拉拢必要的将领和官员,一致保全汉献帝留在许昌,并且与曹操决裂和切割。
清晨,二人惺惺相惜,生死诀别。
二人目前行事都是冒着被诛杀九族的风险,算是为了天子和汉室豁出去了。
且说董承一早入宫觐见天子,去讨衣带诏!
汉献帝十分可怜,算是这个世上最高贵的囚犯,被曹操圈禁在皇宫之中,没有半分自由,一举一动还都要被监视,每天都有士兵和太监把他一天的行为汇报给曹操,一天之中见过谁,说过什么话,与哪个妃嫔宠幸,都要一五一十的汇报!
汉献帝也没有半点权力,每次上朝不过就是走过场,曹操的丞相和司空大印就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国家机要之事汉献帝也不知道,就连他要随曹操去淮南,曹操也只是命人通知他一下而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献帝平日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