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孙策麾下将士损失惨重。
“撤!撤离这里。”孙策高声呼喊着。
后方被原木巨石堵住的路口并不高,攀爬一下便能够翻越过去。
事情并不如孙策预料的那般顺利。
路口的粮草,千余名视线隐藏的大军出现,但凡有翻越的孙家军,尽数被弓弩射死。
与此同时,山谷两侧上方的傅肜,依旧命令着将士们攻击。
一时间,孙策可谓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四面皆是死路。
“兄弟们,如今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孙策拔出长剑,怒吼道:“前方便是唯一的生路。”
孙策的武器,指着文聘的方向,怒喝道:“不想死的弟兄们,随我杀出去!”
“杀呀!”
“杀!”
孙策面临绝境,依旧英勇无比,身后的将士跟随着他,不断朝着前方冲杀。
尽管文聘拼命的指挥士卒阻挡,山谷上方的傅肜也从旁辅助。
孙策军卯足了劲,长驱直入,刀枪剑戟之下,所过之处一片死尸。
不到片刻的工夫,文聘组建的防线依旧被撕破了。
山谷下堆满了死尸,一部分是被箭矢射死的,一部分是被浓烟呛死的,一部分是混乱之中自相残杀而亡。
尤其文聘驻守的路口,己方与敌方的尸体堆砌,彼此挤压,某些地方的尸体累叠起足有五六层。
四周遍布着浓郁的血腥味,夹杂着熊熊大火,烧焦的肉香混杂,令人感到作呕。
孙策虽然冲出伏击圈,但也损失惨重。
文聘没有直接和孙策对上,因此并未受伤,他知道后方的路,依旧有重重艰险,在等着孙策。
山谷内的大火依旧燃烧着,不过他们并不担心,南方多雨,此刻正值春季。
经常大雨数日连绵不绝,他们倒不担心山火蔓延。
傅肜从山顶下来,与文聘兵合一处。
简单修整一番后,他们便率军,沿着孙策逃跑的路线驱逐。
不知何时,原本晴朗的天空,逐渐阴沉下来。
北风呼啸,一片乌云飘过,遮挡住了太阳。
几滴冰凉的雨水滴落,使得慌张逃窜的孙策冷静下来。
看着身后,损失大半的孙家军,孙策双眼通红,不只是被烟熏的,还是悲愤。
黄盖喘着粗气,脸上被烟熏的乌漆抹黑的,“主公休息一下吧!将士们坚持不住了。”
孙策这才发现,跟随自己的将士们,此刻一副颓态,极致的疲惫,压弯了他们的脊梁。
“原地修整。”孙策说完,便来到一棵大树下。
靠在树干上,看着天空中逐渐厚重的乌云。
黄盖走过来,从怀中拿出些干粮,分给了孙策。
咬下一口干粮,孙策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说道:“要下大雨了,必须从山中走出,否则一旦发生洪涝,我们必死无疑。”
黄盖抿了抿嘴唇,说道:“我们的将士大多受了伤,尤其是烧伤,若是再淋了雨,伤口怕都会腐烂。主公,我们撤吧!”
孙策又咬下一口干粮道:“先出了山再说。”
“好,刚刚我们慌乱之下跑错了道。”黄盖指着前方道:“翻过前面那座山,便是一条大河。顺着河走我们可以继续前往宛陵,也可以撤退离开。”
“黄叔你不要再劝了,这城我是一定要打的。”孙策坚定的道。
“那老夫这把老骨头,就陪主公走一遭。”黄盖笑道。
宛陵城中。
细密的雨滴连成线落下,落在低空升腾起阵阵白雾。
天地间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宛若一幅美丽鬼斧神工的水墨画。
“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韩玄望向窗外。
这时,鲁肃从外面走了进来,脱掉蓑衣,走了进来。
看见了窗旁的韩玄,和一旁品茶的徐庶,鲁肃开口道:“主公,孙策如今损失惨重,只需在追杀两三次,便可彻底将其拿下。”
“困兽犹斗,没必要逼迫的太紧。”徐庶倒上一杯热茶,递给了鲁肃。
“就是要把他逼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挫挫他的锐气,将来又如何收服了他。”韩玄笑道,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主公,还有件事要恭喜你了。”鲁肃笑着道。
“何事?”韩玄询问道。
“江夏传来消息,您的二子与三子,皆已诞生,母子平安。”鲁肃满脸笑意道。
“恭贺主公。”徐庶听闻,也起身恭贺道。
“只可惜无缘第一时间见到,图儿、霸儿诞生时的景象。”韩玄感叹道。
早在他出征之前,便已为了自己两个孩子取了名字,二子韩图、三子韩霸。
韩玄很快就收揽了心神,开口道:“让霍峻、蔡瑁准备好,明日清晨,定要将孙策羁押过来见我。”
“是,我这就去派人传令。”鲁肃道。
“周瑜他怎么样了?好些日子没看到他们了。”韩玄随口问道。
徐庶回应道:“他每日与孙权不知闲聊什么,似乎对我们很不放心。”
“周公瑾,江东周郎。为了你和孙策,我可是煞费苦心,希望不会让我失望。”韩玄说罢,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话说,吴郡那边应该已经平定了吧!”徐庶询问道。
“朱治、程普皆已被活捉。他们正朝着会稽郡的方向赶去,到时将韩当一起抓来。”韩玄不由得有些得意。
孙策如今彻底成了光杆司令,麾下的将士皆已被他所俘。
“主公,你真的将吴郡太守的位置给了许贡这人吗?”徐庶不由得有些担忧道:“此人并非什么正人君子,日后难免会心怀不轨。”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他们在这个世上都有用处。毕竟他把孙策的亲眷给我送来了,我不给予些奖励,怕是说不过吧!”韩玄笑道。
如今韩玄坐拥有两州之地,治下官吏足有数千,清官简直是屈指可数。
绝大多数都是贪污腐败之人,但韩玄还不能不用,如果不用他们,那他用谁?大字不识的百姓吗?
目前来说荆州还算不错,他近几年来,通过水镜书院培养了大批的士族、寒门的学子。
传授他们的也是所谓的仁义礼智信,正值心怀梦想的少年,还未被尘世污浊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