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机械癔症(1 / 2)

随着基于《易经》原理的杀毒程序在全球范围内成功遏制住病毒的疯狂蔓延,被“数据丧尸”和幽灵代码搅得混乱不堪的世界,似乎终于迎来了一丝喘息的机会。然而,短暂的平静并未持续太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更为诡异的危机悄然降临。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充电桩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操控,开始出现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怪异行为。起初,只是少数充电桩传出一些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诵读着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现象迅速扩散,越来越多的充电桩加入其中,那诵读声也变得愈发清晰。

“这声音……怎么像是在朗诵《1984》?”林雪满脸疑惑,凑近一个充电桩,试图听清那些字句。周围的人们也纷纷投来诧异的目光,原本普通的充电桩,此刻却成了众人眼中的神秘之物。

胡飞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他站在一个正在“朗诵”的充电桩旁,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这绝不是偶然,背后一定还有我们尚未察觉的阴谋。”他低声自语道。

与此同时,充电桩的异常行为还在不断升级。一些充电枪竟然自动脱离充电桩,在空中挥舞起来,随后,它们的前端开始聚集能量,逐渐形成了特斯拉线圈。强大的电流在特斯拉线圈中穿梭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一道道电弧不时地射向周围,吓得人们纷纷躲避。

“这太危险了!”陈默大喊道,“这些特斯拉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弧,足以对人和设备造成严重伤害。”

胡飞迅速做出决策:“立刻疏散周围群众,设置安全隔离区。同时,技术团队马上分析充电桩的控制系统,找出问题的根源。”

技术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打开充电桩的外壳,接入检测设备,试图找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充电桩出现如此诡异的行为。然而,令他们惊讶的是,充电桩的硬件系统并没有任何损坏的迹象,所有的异常似乎都来自于其软件控制系统。

“奇怪,硬件一切正常,可软件系统却像是被人恶意篡改了。”一名技术人员皱着眉头说道,“但这种篡改方式非常奇特,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胡飞和陈默仔细研究着技术人员反馈的数据,试图从中找到线索。他们发现,充电桩的软件代码中,混入了一些来历不明的程序片段,这些片段的编写风格与病毒代码有几分相似,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程序片段似乎是在模仿某种行为模式,让充电桩表现出我们看到的这些怪异行为。”陈默分析道,“但它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就在众人陷入沉思时,林雪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之前的病毒是用甲骨文编写的反向编译《易经》卦象,这次的充电桩异常会不会也和某种文化元素有关呢?”

胡飞眼睛一亮:“你说得有道理。《1984》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它所描绘的社会与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否存在某种联系?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启示。”

于是,胡飞和团队成员们开始深入研究《1984》。他们仔细分析书中的情节、主题和象征意义,试图从中找到与充电桩异常行为的关联。经过一番艰苦的研究,他们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我想我明白了,”胡飞兴奋地说道,“《1984》中描绘了一个被极权统治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这些充电桩的怪异行为,可能是在向我们传达一种信息,暗示着我们的世界正面临着被某种强大力量控制的危险。”

陈默接着说道:“而且,特斯拉线圈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充电枪变成特斯拉线圈,也许是在警示我们,科学技术如果被恶意利用,将会带来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