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谁睡在门口(1 / 2)

火车一路南行,从淮南站上车,经过水家湖、蚌埠、合肥、安庆,一路到湖北境内黄梅,黄梅是黄梅戏发源地,可黄梅戏却在安徽火了。

火车继续南行,到江西九江、南昌等地 ,再往下到龙川站进入广东省,又过了几个站,下了火车,又坐了汽车才到了部队驻地。

一路上,不同地方,风景也是不同。安徽、湖北境内都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到了江西境内,明显都是连绵不绝的大山,进入广东境内山也多,没有江西境内的山高,土地都是红色的,天气热了许多,大家把外套都脱了下来,有的人光着膀子,在火车上走来走去。

火车上的饭食很好,是一荤两素,主食是大馍,每人三个,都是白面做的。

大家边吃着馒头,边聊天,很愉快。有人说:“要是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大馍管够,多好啊!”话说完,有人接过来说:“到了部队肯定更好,冲着这样的伙食,我觉得自己当兵就没选错。”

终于到了驻地,驻地在海边,一下车就有海风吹来,风里有股咸湿的气味,夹杂着鱼腥气。

大家以为到了地方就是兵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还要在新兵连锻炼几个月,然后看大家的表现,根据每个人的表现,分到各个连队里去,表现好的就去好的地方,差点的就分到大家不愿意去的地方,比如养猪场,炊事班等,表现好的,可以去开汽车,留在连队部,甚至当首长警卫。

到新兵连第一顿饭吃海鲜。

这时,大家吃饭都不用碗,每人一大铁盘子,排着队去食堂。连长要求打饭,吃饭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大喊大叫的。

饭和火车上不一样,主食不是馒头,是大米饭,先打一些,不够可以自己去盛,没有肉,只有青菜和海鲜,海鲜包括一条海鱼和一些扇贝。

大家闷着头吃饭,海鲜有点腥气,吃不习惯,而且不下饭。比家里的伙食,要好多了。大家虽不说话,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有人吃完了还去打饭,有一个战士太能吃了,打的饭堆的像小山一样,他连续打了四次,食堂师傅笑着说:“你这样吃,我们食堂都要被你吃垮了。”虽然是开玩笑说的,但是那个战士听了,也不好意思再去打饭了,以后每顿只打三次饭。

海鲜有些腥气,肉质真的不错,细腻白嫩,这一连兵全是从安徽淮南拉来的,都是农村人,大家都说海鲜味道不错,食堂师傅手艺好。大部分人都把饭菜吃光了,还有几个人没吃完。

开始,大家没觉察什么不妥,后来,吃过饭,没吃完的人都不屑的看着吃完的人。

回到住处,才知道,现在身份不同往常了,怎么能还像在老家那样土鳖,饿死鬼投胎一样,要留一点,显得自己有身份。

晚上吃饭时,大家都知道了吃法。

晚上的伙食和中午一样,菜以海鲜为主,鱼还是带鱼,扇贝改成了虾,青菜改成了海带。大家都不把东西吃完,人人盘底都剩下一些菜,鱼头、虾脚最多。

排长倒把菜吃完了。排长不是广东人,是安徽阜阳人,二十七八岁的样子,是把牛硕这帮人,从家乡领到这里的部队干部之一,姓韩,叫韩文亮。排长吃完饭,背着手,在食堂里转了一圈,看着大家的盘底里还有海鲜没吃完,皱着眉头问:“大家刚来这里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刻服困难,不能挑三拣四的。”

排长这样一说,大家都不知道哪里出了错误,都疑惑地看着排长,排长也看着大家。

王炸问:“排长,我们哪里出错了?”

排长说:“我们都是安徽人,我是阜阳的,你们是淮南的,我就不相信,你们那里的生活比我们好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