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师徒父子(2 / 2)

学生交钱,老师教东西,这是交换,钱交的越多,也教的越多;徒弟不用交钱,但要干活,因为师傅不光要让东西传下去,甚至还要让自己的思想传下去。

如果是找学生,直接教授做菜的手艺就行了,如果是徒弟的话,连做人的道理,以后的工作安排,甚至以后娶妻这些师傅都要管的。

不过现在各地餐饮服务业提出了“以店为校,以师带徒,能者为师”的人才培养方法,要求一些名师培养真传弟子。

有很多的老师傅对此比较抵触,徐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徐师傅不在大饭店做大师傅的主要原因。

徐师傅推崇的是师徒父子的老式教育方式,而现在是新社会,饭店公私合营了之后就需要带更多的学生,这与他的精品路线理念不符,这也是矛盾的主要原因,徐师傅认为还是按照原来的传承方式去教授徒弟,这样才能教授出好的厨师来,这也是来到焦化厂的原因,老赵承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带不带学生都没有关系。

在徐师傅的观念中一窝蜂的带很多徒弟,那种是出不来大师的,只能出来流水线似的厨子,其实这种厨子和家里的妇女手艺差不多,只不过厨子的调料比较多而已,做菜的味道千篇一律,没有灵魂,而教不出来厨师,厨师不仅仅是学做菜还要用心,都不是安于现状的,要推陈出新,这也是一代代厨师所追寻的。

徒弟也是分很多种的,有入门弟子、入室弟子、嫡传弟子、关门弟子、等等。

入门弟子,从字面上解释的话,就比如四合院,就是进入大院和进入屋里的区别,“入门弟子”就是进了大院之门,成为了成员,但不是可以随便进入“内室”。

入门弟子属于“走读生”,以前入室弟子要住在师傅家里的,和老师的亲人晚辈一样对待,当然现在的居住环境不允许了。

老一代的入室弟子住到师父家里,师父自己贴钱养徒弟,把徒弟当自己家人。甚至有关入室弟子的婚、丧、嫁、娶都要互相走动,和亲戚没有什么两样。所以,徒弟头不白磕,师傅的责任也重大。这即是入室弟子。来自论语:"登堂入室"。

入室弟子,是众多入门弟子当中得到师父的青睐、认可而进入“内室”,获得师父不传其他弟子的绝招、秘诀,将来可成为师父的嫡传弟子即接班人。

嫡传弟子一般也叫“亲传弟子”,就是师傅亲自手把手教出来的,区分那些只有师徒名分,其他人(如大师兄代传)教授的。

关门弟子,就是指最后一个弟子,收完这个弟子就“关门”了,不再收徒弟了。

这些弟子中有大弟子和关门弟子两个特殊位置。大弟子就是师父去世后所有弟子的哥哥。凡是涉及到门派的问题,大家都听大弟子的。不许自作主张。关门弟子是最后的弟子。他必须亲自照料师父的晚年生活!师傅的所有功夫都传给他!

还是那句话老师教学生,是工作。师傅带徒弟,是传承。

如《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里用的就是弟子。孔老师有七十二位通六艺的弟子。这里三千弟子也有远近亲疏之分的。

当然现在没有这么多的弯弯绕了,只要看好了人就可以做徒弟的,也没有养老这些问题,但是谁不想找个孝顺的徒弟呢,毕竟付出了这么多的精力教授出来的徒弟,转头学会了就老死不相往来,谁能不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