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饭量的大小(2 / 2)

又沿着生产路走了一会,看着周围熟悉的环境,估计了一下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

易立东想着,如果继续往前走,很有可能会遇到熟人。

他心里琢磨着,得赶紧把买来的东西拿出来一些,不然回头被问起这些东西的来历可不好解释。

于是,她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最好是能避开别人的视线。

他四处张望着,终于找到了一个树木比较多的地方,这里看起来相对隐蔽。

他左右观察了一下,确定周围没有人后,才放心地从空间里面取出了刚买的暖壶。

这暖壶可是一定要拿出来的,毕竟以后家里肯定会用得到。要是空手回家,实在难以解释这些东西的来路。

紧接着,他又从空间里拿出了一个麻袋,里面装了小半袋的玉米面。然后,他将肥皂、买的火柴等物品依次放入袋子里。

他想了想,决定先不把鞭炮放进去,因为如果把鞭炮和面放在一起,面就没法吃了。

还是等以后有机会再把鞭炮拿出来吧。

想了想又拿出了一把糖放在了挎兜里,然后又从空间里拿出了一包瓜子和山楂放在了挎兜里面,但是他并没有拿出太好的水果,因为那样的话不好解释,也不符合现在的生存环境。

接着,他又拿出提前买好的窝头,用报纸包了十几个放在了麻袋里,打算回家的时候再吃,毕竟从早上到现在一直没有吃东西,还是比较饿的。

易立东现在才感觉到饿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段时间吃的比较好,又是肉罐头又是下馆子的吃了几顿有油水的饭,肚子里有点油水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社员全年也没有吃过这么好的东西啊,别说肉了就是油都很少见,包括现在的大食堂也一样,能吃到油水的时候屈指可数,这也是这个时代粮食不够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主要是现在的人太能吃了,就像易立东几人下馆子那次,六个菜加上二十个窝头都吃完了,这还只是孩子,而且有肉有菜的油水肯定大,要是只吃窝头的话估计三十个都不够。

易立东也总结了一下现在的人为什么能吃,因为他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也是经常的感觉到饿,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营养。

小主,

因为计划经济时代,粮食配置是人为主导的,而且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因此,粮食的产量、质量和种类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这就导致饭菜味道清淡,营养严重不足。大米里面甚至有小石子和杂草籽,这些在现在都很正常,就这还是说的城市人口的口粮,农村的主要粮食是玉米面和红薯。

可以想象一下这东西的营养价值,因此,人们只能靠数量来填饱肚子,吃的多才能让肚子有饱腹感。

这也是大家吃的多的原因,即使吃这么多也会很快感觉到饿。

在易立东的记忆中,刚开始大食堂的时候,有的人一顿饭能吃下8个大馒头,不是那种小的,是纯手工的那种大的,就这还撑不到下次饭点,可以想象一下就按这个饭量别说现在这个时候了,就是再好一点的年头也不可能吃饱的,也就是在大食堂可以敞开吃才敢吃这么多吧,关键是还没到点就又饿了,这就有点吓人了。

现在让易立东说,最主要还是没有营养,这种食物供给的大背景下,?人们为了生存和满足基本的体力需求,?不得不摄入大量的粮食。?

等易立东把这些都装完之后,他又把前段时间大娘给自己买的一块布放在了麻袋的上面,这块布可是不能忘记带回去的,毕竟这是大伯一家对自己家的一片心意,可不能辜负了,要第一时间告诉母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