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谋求私利,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学问更精深。我们在学校就是要掌握治国安邦的道理。”
“然而,什么是官吏的本质呢?”
“百姓的生存之依托啊!”
“同样身为官员的学生,如果我们连自己问题都不能解决,怎能去解决普天下人民的困境呢?”
阆脸一红,涨红的脸颊时红时白,最后向秦长青鞠了一躬道:
“兄弟,我服你。”
“在学校里,口若悬河的人不止你一个,但你让我感到羞愧无比,这是目前唯一的例外。我不再让你占什么便宜了。如果以后有什么人给你找麻烦,我会站出来帮你,我在这方面没其他能力,但在打架这方面绝对很有一套。”
听后。
秦长青脸上肌肉抽搐。
哎!
算是白说那么多感慨了吧。
阆虽然在学校待了一段时间,但仍保留了许多乡间的风气,依然带着一丝土气。
然而,这才是秦国人民的真实面目。
正是因为契书这件事情。
秦长青和阆之间也因此结下了一份友谊。
不久,
外面响起了锣声。
上课时间到了。
令史再次回到了课堂中。
眼前的依然是那块大木板,但原先上面写的“灋”“罰”“法”三个大字,在休息时已经被临时记录员擦掉。
此时的木板上一个字都没有。
令史冷漠地说:
“这次课我们会教授《语书》上的文字。”
“我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当文职官,而是心向战场,在战斗中获得荣耀,并希望通过战斗提升自己的职位与荣誉,你们可能有些人认为写字只是为了签名罢了,并不值得学!”
“真是这样的吗?”
“并不是!”
“即便是武职人员也要具备书写能力。”
“你们可能以为识会写几个字就已经够用了,但是你们究竟能识别并书写多少字?”
“你们大概也只能认识几百字。”
“那么天底下有多少字你们知晓么?而现今全国统一,当你们带军之时必然会遇到五湖四海的士兵们。”
“有来自秦地的,也有来自于赵国、卫国等地的;你们识字受过训练,但许多士卒没有。他们告诉你的他们的名字,你能确保每次都正确记起来吗?”
“统一前,六国之间的字与读音各异,但据勘定局统计,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常用字增长到了1350字,至一统时已有约11600余种。统一天下后的数年里,勘定局整合诸国文字并加以融合,共增加了13800余种新的字。”
“总的汉字已累计到25000多种。”
“秦字结构繁冗而其他国家文字简单易懂,统合文字必然带来复杂与简单的不平衡。因此一统天下后,始皇命勘定局对秦字做出简化改革。”
“这就是小篆诞生的原因。”
“即便如此努力地进行文字简并化的工作,秦文仍有近两万个字。”
“你们不去学习书写这些文字?怎么能应对名字千奇百怪的军人们,又如何处理文书案宗呢?如果没有经过学习识字训练,就算给你一本孙子兵法你们中有谁真正通篇读懂了?有谁又能领会书中奥秘?”
“秦之吏不懂文字识读与书写?”
“难道不怕为天下人所讥讽笑话!”
令史冷冷地看着每一个人,在他注视下,没有人敢直视他眼睛。
秦长青端坐在那里,同样感觉到压力。
令史的话并非毫无根据,秦朝的词汇量实在庞大,无论文官还是武将,日常工作都围绕人口登记展开。
例如,
文官涉及登记户籍与征税收支;
武官包括召集士兵、问罪审讯等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90%秦国官员的职业都以人口管理
“我会先念,你们跟在我后面念,待到能流畅念完,再将这些字誊写在习字简上,等到所有人都记住后,我会再逐一解释这些字的意义。”
话音刚落,令史枯便开始大声领读。
秦长青亦紧随其后。
不过,他不仅跟读,还不时翻开习字简,把这些字一一记下,同时标注上读音。由于此时的秦国尚未使用后世那样的拼音系统,只能通过标注读音的方法学习汉字。
这种方法,实际上奠定了后来人们所谓的‘认半字认偏旁’的基础。
课堂中顿时响起了读书声。
待史子们纷纷将新学的词组记录在习字简后,令史枯开始了每日必修课程——说文解字。对已略通文墨的秦长青来说,这样的课显得轻松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