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全力维持(2 / 2)

代晋 大苹果 1700 字 4个月前

其他的荣誉上的,什么举荐中正的承诺,中正名额的优先,都是一些虚的东西。这些东西李徽自然是愿意提供。别说颁发‘义族’的匾额了,便是再多颁发些其他的夸赞他们的匾额,李徽也是眉头都不皱一下的。这些东西要多少给多少,只要能够让居巢县的百姓们安顿下来,一切恢复起来走上正轨,便达到了李徽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条,在遇到外敌的时候征召大族手中人力以及物资,这一条是极为重要的。其他人不清楚,李徽心里却是明白的。袁真在寿春叛乱,桓温要率军去讨伐,他们定会大战一场。一旦打起来,乱民,流民军,溃逃的败兵这些都是危险,难保不会波及居巢县。

这件事若是不早做准备,到时候恐怕要吃大亏。但是李徽手头可养不起多少兵马,再说也不允许自己养兵。这些大族们家中有护院家丁附庸,还有粮食铁器,届时只要一家出个十多个人,便是一两百人的人手,可以救急。

总之,既然要坑他们,便索性坑到底。反正自己已经给他们很不好的印象,想要关系多么融洽是不可能的,倒也不必顾及太多了。

大族们对这一条当然是坚决不同意的,觉得李徽会找理由坑骗他们。但李徽加上了一条,保证保护他们的田产宅邸安全,若遭遇损失由官府负责赔偿,他们这才愿意答应。

原本保护县域大族和百姓的财物人身安全便是李徽的职责,李徽加的这一条倒也并非是节外生枝。至于说官府补偿,那便是纯粹的忽悠了。大族们也并非不知这一点,只是他们心里也明白,不答应怕是不成的,能得一句哪怕是空话的承诺也总比没有的好,起码落个口实。

总之,一番令人口干舌燥的讨价还价之后,十几名族长和李徽一起在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每人揣着一份离去。

李徽亲自将他们送出县衙院门之外,看着他们上车离开,这才心满意足的回到大堂上。

周澈蒋胜等人站在堂上看着李徽,目光之中毫不掩饰惊喜钦佩之色。他们是亲眼看着李徽是如何将这帮气势汹汹的家伙治的服服帖帖的。此刻他们心中的感受只能用五体投地来形容。

……

三月中,暖风入户,万物勃发,春天早已到来。

居巢县虽是江北,但其实和江南只是一江之隔。当江南进入盛春时节的时节的时候,居巢县也已经万物葱绿,生机勃勃。

天气转暖,对于贫苦百姓们自然是好事。饥饿和寒冷是贫苦百姓的大敌,现在起码不会冻死。但是饥饿还是存在的。青黄不接春天也是最容易闹饥荒的时候。

几天前,李徽进行了最后一次赈济。这一次大规模的赈济倾向于落户的流民。特别是那些垦荒的流民。他们不像原居巢县百姓家里多少还藏有些救急的粮食,也不像被大族雇佣的流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城中做苦力当伙计的这帮人也有了报酬可以勉强糊口。

所以,此次赈济要有偏向性,要更加的精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李徽手中的资源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赈济。李徽向历阳郡守王牧之请求过拨付赈济粮,但是王牧之只命人送来了几百斤米面,说是李徽周澈等人几个月来的官俸,其余的便没有了。

王牧之信上告诉李徽,眼下各地缺粮,连京城都缺,何况江北各郡?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李徽知道这恐怕也是实情,只得作罢。

此次赈济,李徽发放了一千石稻谷以及所有的鱼干。手头只剩下了一些面粉和五百石粮食。这些是坚决不能动的,这些是要保证衙门的正常运转。现在衙门人手近百人,加上维持治安的‘义民团’一百多号人,一共两百多人需要养活。这些人饿肚子可不成。

李徽赈济的时候也明确向百姓坦诚,这一次赈济之后,剩下的日子就要靠自己了。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确实已经无能为力了。

居巢县百姓当然明白李县令的难处。李县令这几个月来为自己这些人操碎了心,白白净净的小郎君瘦了一圈,黑的跟个烧炭的一般,付出的辛苦他们都看在眼里。他们亲眼看着堆积的小山一般的粮食全部被李县令发放赈济,李县令并没有将这些粮食据为己有,这已经让他们感恩戴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