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都城中山。
决定了起兵讨伐魏国之后,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立刻开始。慕容垂就是这样的人,不决定便罢,一旦决定,便立刻一道道圣旨下来,兵马粮草等事务迅速开始集结准备出征。
所有的事情都很顺利和快速,但有一件事却引发了争论。那便是领军出征的人选问题。
以散骑常侍高湖一派的朝中官员认为,此次出征最好是慕容垂亲自领军出征。因为这一次征讨拓跋氏极为重要,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作战。若说之前和李徽的大战还有余地的话,那么和拓跋珪的作战是没有余地的。败于李徽,李徽是没有吞并燕国的野心的,但若是败于拓跋珪之手,拓跋珪可能会乘胜南下,进攻大燕的核心。
正因为如此,高湖等人认为,慕容垂必须亲自领军出征,以策万全。
此举提议招致了其他人的反对。陛下御驾亲征,危险性甚大。况且慕容垂年前开始便身子一直不爽利。攻徐州失利之后,恼恨交加,一度连饭都吃不下,调养了几个月,这才恢复了一些。他们认为,出征太过辛苦,陛下恐难以承受辛劳之苦。
高湖等人退而求其次,于是举荐辽西王慕容农领军进攻。理由很简单,辽西王于军事上才能卓著,堪当大任。由他为主帅领军攻魏国,胜算较高。
但另一派认为,太子慕容宝乃不二人选。陛下抱恙,太子理当分忧。太子也善于领军,况且有众多将领随同,不会有什么问题。若以辽西王领军,岂非乱了秩序。而且太子代表陛下,对将士们有激励作用。辽西王虽然勇猛,毕竟不是太子。
有人甚至公开的指责,高湖等人要求慕容农率军出征,有僭越之嫌。私下里争吵起来,有些话说的令人胆战心惊。
“你们先请陛下废了太子,立你辽西王为太子,那我等便无话可说。否则,这便是僭越。只要太子在位一天,便轮不到你们来抢。”
慕容垂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话,对他而言,虽然对慕容宝不太满意,但是在此关键之时,绝对不能内部生乱。慕容宝领军也不是不可以,有善战的慕容麟随他出征,再让慕容德和老成持重的慕容绍等人为他出谋划策,管理军中后勤,应该不会有问题。
太子毕竟是太子,他也没有犯下重大的错误,为了大燕稳定,不宜造成太多的困扰和误会。
慕容农自己其实也意识到不可和慕容宝争抢出征领军的职位。他主动上奏,认为太子才是领军的最佳人选,自己并无信心赢得此战,故而请求不要考虑让自己领军。
慕容垂赞许慕容农的行为,慕容农知进退,这一点在慕容垂心中是加了一分的。当然,在慕容宝慕容麟等人看来,这不过是慕容农以进为退讨好卖乖的举动。
五月初九,朝会之上,慕容垂决定了以太子慕容宝领军,慕容农也跟随前往。慕容垂认为这么做算是一碗水端平,两全其美。
散骑常侍高湖甚为愤怒,当场说出一番话来。
“魏国,一向是我大燕的友邦。它有内乱。我们派人去救他;我们有什么请求,他们也没有拒绝。两国和好多年,使者相继。此次因为一些马匹物资的事情,便要大动干戈,这是不对的。我大燕要雄霸天下,则更需要有容人之量。这些马匹物资,就当是赏赐他们又如何?这次良马物资再次被抢的事情,臣细思索之后认为疑点重重。那或许并非魏国所为,或许是有盗贼部落为之,嫁祸于魏国也未可知。总之,陛下应当努力恢复往日的友好,安宁国家,而不应该大动干戈。既决定出兵,却又命令太子率领军队,这更是一次错误。魏主谋略非凡,魏国兵强马壮,艰难险阻都经受过。太子年轻,心意果敢迫切,轻敌好胜,不宜领军出战。战事凶险可怕,陛下岂能不请深思?”
高湖这番话激怒了慕容垂。他不光质疑太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连已经定下的出兵定计也开始怀疑。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慕容垂一向令行禁止,圣旨已经决定的事情,高湖跳出来说这番话,着实令人恼怒。出兵在即,这样的杂音如何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