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你们又开始需要一个精明妥帖且完美融入生活的伴侣,小事上细致追求,能把租住的房间打理得整洁有序,大事上也善于选择,比如决定需要花多少首付跟总价配置资产。
十八岁的时候你喜欢上一个每天给你带花的人,是真心的喜欢,但几年后,到了步入社会的关口,当你们面临找工作、租房、生活琐事,他种种差劲的表现历历在目,于是你决定抛下旧情,跑开——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只是说,你对他又做了一次筛选,而这次必须给他一个“fail”。说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在岗的员工,也是需要年度绩效考核的。
而且我始终觉得,因为被关照的感动萌生的爱,本身就只能存在一小段时间,人生稍有变动,这种感恩为主的爱就被稀释了。
因为,在我看来,“对你好”不能撑过人生的大多数阶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么,与其像开头的帖子里的女孩,不明标准地跟自己并不真正看得上的人消耗,还不如一开始就“势利”一点。
我以前有个闺蜜,高中被同桌表白,同桌晚上表白后她脑袋一热口头答应了,但是回家后想了一整晚,觉得自己始终很介意那个男孩子抽烟,而他也不像会改的人,于是第二天跑去拒绝了。
你们说,如果一开始答应了,而两个人在一起多年,是不是就会发展成那个帖子里那样——“跟男朋友在一起五六七八年,他其他地方都还行,就是一直戒不掉烟,我真的无法跟一个爱抽烟的人结婚,但我又舍不得这么多年的感情”。
就是何苦嘛。
我觉得女孩儿就是,早点明白自己的需要,而且永远不要以自己看重对方的条件为耻。
恋爱这个事,就好像每一个人生关卡都有一次“复查”,即使当初心软放他“过关”,后续关卡通不过的人,还是不能陪你走到最后。如果以你的性格,你可以非常自在地享受陪伴的过程,那无所谓,如果你也是重离别的可怜人,那不要轻易开始恐怕是最好的办法。
我一直是个用条件卡人的人,我觉得蛮好,我不会给自己后悔“怎么我选的人不够好”的机会。
我的人生信条是,我只跟够好的人周旋。
简·奥斯汀曾经说过:“婚姻,只考虑家境是荒谬的,不考虑家境是愚蠢的。”
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势均力敌的。
这里指的不仅仅是经济条件的匹配,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包括生活观念,道德三观是否能够达成一致。
就比如我的以前同事,她和丈夫已经结婚多年但却依然能够默契和谐。
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成长经历相似,圈子相同,相处起来就很融洽。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