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道别阳都(2 / 2)

三花娘娘写的游记宋游是看过的,只看过一页手稿,是三花娘娘特地挑的一页给他看,别的不给他看。

那廖家众人应是念及三花娘娘的恩情,这才给了润笔费。

就他来看,三花娘娘写得很不错,文笔幼稚,但是有一种童趣。

那桥下几名钓者也早已经认识宋游了,见他带着马、驮着大包小包还插着三花娘娘寻常用的钓竿,一副要远去的架势,不由伸长脖子,也想与那名常使他们汗颜的女娃打声招呼道别,可却没有见到什么女娃。

而除了童趣,还有另一种稀奇的趣味。

便是猫儿与人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关注点和不同的想法,常常让人意料不到她会这么写、她的关注点会在这上面、思维又是如此的跳跃。

小女童继续警惕的望着他。

“看来是了。”

随即里头传来挪动石凳的声音。

“我回来啦!”

走过青石街道,与相熟的茶楼店家、认识的街坊邻里、偶然遇上的李家廖家人一一打过招呼,走过画石桥,踩过极乐神砖。

女童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眼睛却十分明亮,脚步也有些轻快,走起路来脑袋微摇,似乎心情极好。

“莫非是三花娘娘在书中写了很多我的事情,所以才这么怕我看见?”

宋游又坐了会儿,这才起身,回去和三花娘娘一同收拾东西。

燕子很快飞了出来。

小女童一下环顾左右,一下又把银钱收回褡裢中,一下又自言自语说又够我们用好久了,一下又说要把它放回被袋中,随即不看道人,自顾自的挎着褡裢往后走去,走回卧房中。

众人疑惑之际,一道小小的身影从底下一跳,跳上了石头桥栏,伸长脖子把他们盯着。

“伱别买!”

不过牛鞭草和猫尾草却被全部清理掉了,免得长成野草,生得到处都是。

道人在桥上驻足,看了一会儿下边江上的船只来往,青波流水,柳条摇曳,白衣公子站在船头挥舞着扇子欣赏两岸风景,婀娜貌美的琵琶女在身后抱琴弹奏着委婉的曲调,不说其它的,光是这幅画面便是绝美。

“你别看。”

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有名气的文人,被人特地请去写诗填词做文章,别人为表感谢,会给一些“润笔”。此外很少有人靠写书挣钱。著书者要么是为了名气传播,要么是为了传承学识,要么是为了理想抱负,或是单纯的喜好乐趣。

“三花娘娘可还顺利?”道人抬眼看她。

猫儿一转身便跳了下去。

道人也迈开了脚步。

“!”

那神情姿态和寻常装作听不见人说话的猫一模一样。

宋游拄杖站在门口,身后的枣红马驮着胀鼓鼓的被袋,上面挂着三花娘娘的褡裢、灯笼鱼竿和斗笠,看起来挺大一坨,其实也算不得重。

三花娘娘还去将所有酸茄都摘了,洗净擦干,装在了平常携带的小锅里。

“可是三花娘娘既然已经出书,若是书卖得好,流传于世,在下即使今后再不来阳都,在逸都也会买到三花娘娘的书的。”

“那个廖某说三花娘娘写得很好……”

左面大腹便便的官员坐在轿子里,一手端着托盘,一手捏着点心,小心吃着。右边苦力工人赤着上身、皮包骨头,扛着麻袋大汗淋漓,背上不知道是被晒的还是被麻袋磨的,是红黑一片的溃烂。

巷子清净,然而走出巷子,立马便是热闹的阳都城大街。

“唔?”

周雷公应该感谢自己。

宋游如是想着,脚步却不停,目光也不停的打量着左右。

枣红马三花猫都跟在他后头,一个跨出大门沉默寡言,一个跳过门槛,频频往后看。

“唔……”

叶新荣应当今年之内还会回来。等他回来之时,也许能见到院中的酸茄与辣椒,这两样作物如今还没有传到阳州地区来,院中种的又经常被燕子的木灵之法滋润,生命力强,也吸足了灵气,便算作宋游留给他的谢礼。

从身后很远的地方传来回应。

雷公庙已然建好,青烟如云。

“拿给他们了,他们说谢谢你。”

“三花娘娘很顺利!”女童答道,“恭喜三花娘娘!”

毛绒绒,生得漂亮,毛有三花。

这段时间雷部神灵定是有些忙碌,不过并不白忙,做的事情多,香火也多,事情做得有多好,香火就有多虔诚。

说是买稿,其实连数额都和三花娘娘上次要的一半捉妖驱邪钱一样多,其实就是另外一半。

宋游带着马往前走,沿江而行。

猫儿亦抬起爪子招了招。

随即“吱呀”一声,院门打开。

“……”

“恭喜三花娘娘。”

既有衣着华丽的小少爷在大街上奔跑玩闹,亦有衣不蔽体的小孩儿缩在街角沉默。

道人从街道之中漫步走过。

好一个太平盛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