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子后,考察团成员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村民。村民们再也没有了疑虑,纷纷表示要加入大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十多个村子陆续组织起来,派代表前往大隋军营递交归附文书。大隋的官员们热情地接待了每一批代表,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
一位大隋官员感慨地说:“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打土豪,分田地’政策赢得了民心,才让这些百姓自愿归附我们大隋。”
随着一个个村子的加入,大隋在岛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百姓们对大隋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他们开始学习大隋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逐渐融入到大隋的大家庭中。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新归附的村子,大隋设立了专门的郡县,派遣官员进行治理。官员们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的需求,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还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试图煽动百姓反对大隋。他们散布谣言,说大隋会剥削百姓,让百姓重新过上苦日子。但是,这些谣言很快就被事实打破。百姓们看到大隋官员们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对这些谣言嗤之以鼻。
有一次,一个谣言制造者在村子里蛊惑人心,被一位名叫张勇的村民当场识破。张勇愤怒地说:“你别在这里胡说八道!大隋给了我们土地,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你要是再敢造谣,我们饶不了你!”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谣言制造者见势不妙,灰溜溜地逃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多个村子顺利地融入了大隋帝国。百姓们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大隋,也因为这些新成员的加入,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贾长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龙颜大悦,对参与此事的官员们进行了嘉奖。
在大隋的朝堂上,贾长生感慨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我们一心为民,就能赢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这岛国的百姓,就是我们大隋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好好治理,让他们永远过上幸福的生活。”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朝堂上一片祥和的气氛。而在岛国的土地上,百姓们正在大隋的庇佑下,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新篇章。
岛国天皇的宫殿内,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阴沉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宫殿的琉璃瓦上,似乎随时都会压垮这座象征着岛国至高权力的建筑。天皇高坐在华丽却冰冷的御座上,手中紧紧攥着那份让他怒发冲冠的战报——十多个村子竟联合起来,陆续归附大隋帝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那些愚民如此轻易便投靠了大隋?”天皇的声音颤抖,愤怒如同汹涌的暗流在话语中翻涌,他猛地将战报狠狠摔在地上,怒目圆睁,扫视着殿下噤若寒蝉的臣子们。
殿内一片死寂,大臣们低着头,无人敢率先开口。片刻后,老臣藤原信之微微颤抖着迈出一步,声音带着几分惶恐:“陛下息怒,大隋推行‘打土豪,分田地’之策,那些贫苦百姓得了土地,自然对大隋感恩戴德,这才……”
“够了!”天皇厉声打断,“现在说这些有何用?朕要的是应对之策!难道眼睁睁看着大隋一步步蚕食我国土地,收拢我国子民吗?”
武将渡边勇夫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臣愿领军出征,将那些叛逃的村子夺回,给大隋一个下马威!”
天皇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火花,随即又黯淡下去:“大隋军队骁勇善战,武器精良,你有几分把握?”
渡边勇夫顿时语塞,犹豫片刻后,嗫嚅道:“臣……臣虽拼死一战,但大隋实力强大,胜负实难预料。”
一时间,殿内又陷入了令人绝望的沉默。天皇眉头紧锁,心急如焚,他的目光在臣子们身上来回游移,试图从他们脸上找到一丝破局的希望。
这时,一直沉默的谋士铃木次郎缓缓开口:“陛下,如今局势严峻,正面交锋恐难取胜。臣以为,可施行坚壁清野之策。”
“坚壁清野?”天皇疑惑地看向他,“详细说来。”
铃木次郎深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我们将城外的百姓、粮草、牲畜以及一切可用物资全部迁入城内。将城外房屋烧毁,水井填埋,让大隋军队所到之处,无粮可食,无水可饮,无人可征。他们远道而来,后勤本就艰难,如此一来,必然不战自乱。”
天皇沉思良久,脸上露出一丝犹豫:“这……这岂不是要让百姓受苦?城外百姓众多,迁徙过程中难免死伤,且他们的家园也将毁于一旦……”
铃木次郎扑通一声跪地,急切道:“陛下,此乃无奈之举。若不如此,大隋军队长驱直入,百姓将遭受更大的苦难,整个岛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眼下唯有牺牲部分百姓的利益,方可换取整个国家的生机。”
众大臣纷纷点头,齐声附和:“铃木大人所言极是,望陛下三思。”
天皇长叹一声,眼中满是痛苦与无奈:“也罢,就依你所言,施行坚壁清野。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妥善安排,尽量减少百姓伤亡。”
“遵旨!”铃木次郎领命,随即开始紧张地筹备起来。
一道道命令从皇宫传出,如雪花般飞向岛国各地。官员们匆忙奔走,组织百姓迁徙。一时间,城外一片混乱,百姓们拖家带口,背着简单的行囊,赶着牛羊,在士兵的催促下,向着城内涌去。
(本章完)
(https://www.dingdian555.cc/html/2272/2272455/11110479.html)
www.dingdian555.cc。m.dingdian55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