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朝堂微妙(1 / 2)

推举了六位巡抚、八位侍郎、八位寺卿,朝会到此也就结束了。

在朱由检看来这样处理事情速度很慢,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处理。

但是在群臣看来,效率已经够高了。

这么多官员任命,就是写诏书、下发诏书、再让人过来正式任职,都需要几个月时间——

若非阉党倒台牵连的官员太多,绝不会一次就调换这么多高官。

按照以前朝廷的推举方式,也不会这么快推举出这么多高官。

而且和朱由检对少卿的不满不同,群臣对于少卿和正卿、巡抚的推选,都是十分满意。

因为皇帝大体遵循了以前的方式,而且对推选出来的正推很是尊重,陪推也多有升官。

不像以前魏忠贤当政时,正推、陪推只要不合他的心意,就会被冠带闲住、甚至削籍为民。

当今皇帝能尊重正推、陪推,在群臣看来已经很好了。

就是对于皇帝十分满意的侍郎推选,群臣多有非议——

等额廷推这种事情,他们的参与感实在不强。

感觉像是廷推了,又像是没有廷推。

基本是按照皇帝的意思,选择了那些人担任侍郎。

“这还能算是廷推吗?”

“是不是皇帝特简?”

散朝之后,一些官员疑惑道。

特简这种事情,弘治之前的大臣基本都是。

弘治时期开始廷推之后,嘉靖特简的大臣也不少。

但是万历之后皇权萎缩,特简就很少了——

被特简的官员,根本干不下去。

如今皇帝等额廷推了八位侍郎,让群臣觉得像是特简,但又是群臣廷推出来的。

这让一些人疑惑,那八个人到底是被廷推,还是被皇帝特简?

“当然算是廷推,你没看见选票吗?”

“那八个人,可是一票票选出来的,怎么能说特简?”

一位官员哂笑,心中也对等额廷推很不满意,却又承认他们是廷推。

否则坏了规矩,承认皇帝是特简任命了这八位官员,那就更不好了——

朝会上已经通过、诏书也在拟定下发,如果说这是皇帝特简,以后皇帝直接特简官员怎么办?

还不如承认是廷推,显示皇帝还在尊重这种形式。

至于等额廷推这种方式,想办法改变就是。

文官能把特简、阁推、廷推这三种官员选任方式变成以廷推为主,皇帝想用廷推的名义直接任命官员,绝不那么容易——

皇帝区区一人,如何能对抗那么多官员?

如今只不过是朝堂上缺员太多、朝堂上的大臣又大多在等待审查,抗争才没有那么激烈。

等今日推选出来的文官就任,朝堂上的大臣也都通过审查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以后在廷推这件事上,皇帝和群臣还有的争!

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如今朝野更关心的,还是戒严令和磨勘法。

在袁可立的推动下,戒严令条款已经加快制定,即将形成正式诏令下发下去。

磨勘法也在吏部尚书房壮丽表态后,被皇帝下令以廷议的方式,决定这件事是否通过。

因为后天十五日要举行朔望朝,大后天十六日还有常朝。廷议的日期,被皇帝定在明天。

磨勘法是否通过,就看这次廷议了。

群臣对这件事情,仍旧态度不一。有人感叹道:

“科道官量其才力资俸,内外一体升转,不必拘一年两次及多寡之数。”

“两京部寺官员,不拘一年三年,事完即可推升,差事未满升职管差。”

“如果磨勘法实行,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

科道官员以前能够一年数迁,京官只要把一件差事做完就能推升,做不完也能在本部门升职之后,继续负责原有差事。

磨勘法实行之后,事情做不完自然不可能升职。

甚至就是把事情做完,也最多获得年功,不可能直接升迁。

这是很多京官反对磨勘法的原因,相比以前升得实在太慢。

中下层的官员是这个想法,朝堂上的大臣又是另一个想法。

想想魏忠贤当政时许多官员几年就升到一二品的事情,大臣们都有一些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