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戚昌国在京城招待了几天,郑芝虎和郑彩等人虽然极力防备,却还是被锦衣卫摸清了底细。
朱由检通过这件事,也认识到锦衣卫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已经开始蜕变。情报搜集能力,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摸清郑氏集团的打算后,朱由检下达旨意,设立东宁公司。让锦衣卫和郑氏商谈,分割海洋利益。
“司有官署之意,太祖曾下令编纂《诸司职掌》,确定各衙门的官制和职掌,后来被编入《大明会典》。”
“《会典》中有嘉兴公司,负责征收嘉兴一带的盐课盐税。”
“故而东宁公司,有征收税课职权。”
向郑芝虎解释公司的含义,戚昌国又说道:
“不过这个公司,和嘉兴公司并不完全相同。”
“陛下的意思是,公司是由公众合力、成立的合伙机构。”
“然后在陛下的授权下,拥有一些朝廷诸司的权力。”
设立公司的事情,早在朱由检的规划中。
但是这时的公司,和后世的商业公司完全不同。
他要成立的,是类似东印度公司的机构。能够行使一部分衙门的权力,方便海外开发。
在郑氏集团要求朝廷允许他们在沿海活动,仍旧收取报水之后,他决定把征税的权力授权给东宁公司,通过合伙方式,分享这部份利益——
据他所知,郑芝龙靠着报水发家,每年岁入千万,以此富可敌国。
如果能从中瓜分到一半甚至更多,内廷用度就不会缺少钱财,甚至能再练几支兵马,扩充自己权力。
这个用意,郑芝虎和郑彩等人,自然能揣摩到。
但是他们关心的,却是皇帝允许他们继续收税。
这样一来,他们和朝廷的最大分歧是没有了,剩下的是利益分割问题:
“公司既然是合伙,收益该如何分?”
面对郑芝虎的询问,戚昌国心中暗道粗鄙,却按皇帝的吩咐,说道:
“陛下说了,东宁公司的权力是他授予的,内府监要占据五成股份。”
“然后东宁卫那边,也要占据一成。”
“福建卫所一成,你们一成,公司职员一成。”
“剩下的一成备用,或可对外发售,募集所需资金。”
皇帝开口就瓜分一半,这点郑芝虎等人没有异议。
但是郑氏集团只有一成收益,他们就无法接受了,郑芝虎道:
“一成实在太少,养不活那么多兄弟。”
“兄弟们拿命收的银子,不能只留这么点。”
戚昌国闻言微笑,说道:
“这一成,是专门留给你们兄弟、还有各位头领的。”
“公司职员的薪金,算在公司成本里。”
“收益按股分红,有一成股份作为奖金分给职员。”
“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分2%,其余职员分3%。剩余5%,作为医疗、养老、生育、工伤等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职员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公司管。”
“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养不活兄弟,他们以后不用你们养。”
这个说法,听得郑芝虎面色一变。知道按这种方式的话,他们对手下的控制力,会有直线下降——
不用他们养活了,自然也不用听他们的话。掌握薪金发放的公司管理层,才是他们的主人。
作为领兵将领,郑芝虎对此本能地反对。
但是更注重商业利益的郑彩,却对所谓的股份极为艳羡:
“这可是和皇帝合伙,只要皇帝不改变主意,东宁公司就能一直办下去。”
“只要东宁公司不倒,就能有世代富贵。”
作为海盗集团的一员,郑彩知道海盗的更替有多快。对郑氏集团是否能够长存,并无十足信心。
但是和皇帝合伙成立公司,那就不一样了。无论有多大的损失,都能依靠皇帝的支持重新崛起。
即使后辈子弟无能,也能拿着公司股份吃红利。
可以说,他的心里,对郑家兄弟能获得东宁公司股份羡慕至极。可惜于自己不是郑芝龙的兄弟,也不是海盗头领,大概率无缘股份。
为了显示自己的价值,为了在将来分配时获得一点股份,郑彩积极争取道:
“一成实在太少,戚将军应该知道,我们那边有十八芝。”
“一人分一个点,也该有十八点股份。”
“一成股份,对我们实在太少了!”
戚昌国闻言大笑,说道:
“郑彩小兄弟,你是在欺负老夫不知吗?”
“所谓的十八芝,和你们在一起的还有几人?”
“杨六杨七已经接受招抚,刘香也不和你们一伙吧?”
“拿十八芝要十八个点,实在是太过分!”
又说道:
“而且所谓的股份,也不是最低一个点。”
“陛下说东宁公司的总股本,暂时按一千万股计算。”
“一个点的股份,可以拆为十万股。”
“贡献小、实力弱的头领,可以不到一个点。”
“郑彩兄弟这样的,也能要求分配个几千股。”
对郑氏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提出了一点建议。
郑彩却是听得心中一跳,知道自己的想法被戚昌国看穿了。
他争取股份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
但是现在看来,他不用争取再多,就能凭借郑家族人的身份,分到几千股甚至更多。
所以在此之后,立刻沉寂下来。
郑芝虎却仍有些不甘,说道:
“福建卫所打不过我们,为何给他们分一成?”
“还有东宁卫那边,凭什么获得一成股份?”
听得戚昌国面色一肃,正色道:
“福建卫所的一成,那是不能改变。”
“如果你们不服气,那就回去整军备战,和福建水师继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