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格物致知(1 / 2)

听着李工匠提出的问题,吕祥思索之后,想到了另一组工匠正在研究的活字印刷,说道: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暂时把刻错的字从蜡版上剜出来,浇铸出铅版以后,再用活字补上去。”

“就像小版组成大版一样,把这个空缺的错字,当成一个更小的版,最后组合成完整的版印刷。”

这是他从大版分成小版想到的,如果把小版分成更小的版,那就是一个个活字。可以说分版这个技术,已经向活字靠近。

只是活字印刷这种办法,他早就有过研究,知道其中优缺点。

优点暂且不说,活字印刷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一个个检字、然后进行排版。

这种检字排版,不识字的工匠是没办法做的。不像雕刻工人,对着写好的字雕刻就行了。

所以活字印刷,暂时无法采用。只有等印刷行业发展起来,提高待遇之后,有很多识字的人愿意当检字工和排版工,才能推广采用。

现在的补字,同样需要有识字的人检字,然后补充上去。只是需要的人很少,一两个识字的人就能负责起来。

实在不行,还能让雕刻工人专门把缺失的字雕刻出来,浇铸出铅字补上。

所以吕祥认为,这种补字方法很实用,能够降低成本。

在他思索这些的时候,李工匠琢磨着吕祥说的办法,慢慢也想明白了。

这可解决了他们雕刻工的一个大难题,激动得他直拍大腿,对吕祥大加夸赞:

“吕工真是天才,难怪陛下让你当所长!”

“有了这个办法,就不用几个人同时雕一种蜡版了。”

“大伙儿一人雕一个,活就轻松多了!”

对吕祥连连夸赞,认为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减轻了雕刻工人的负担。

王承恩和钱谦益此时正好过来,听到吕祥又解决了一个问题,降低了成本不说,还让工人的负担减轻、效率也提高了。钱谦益好奇之下,询问其中细节。

对这样的大官,文思院的官员是不敢怠慢的。再加上钱谦益是奉皇帝的命令前来考察,一些保密的地方,同样对他公开。

不过因为皇帝定下的章程,王承恩和钱谦益没有让工匠迎接、也没有没有扰乱生产。就连吕祥,都因为还在思索问题,对他们没有理会。接待考察的事情,由工部官员主管。

钱谦益对于这些,心中颇有些不快。但是听到吕祥从窗棂上领悟到大版分小版之法后,却顿时把不快抛在一边,心情激动地道:

“格物致知,这才是格物致知啊!”

“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吕工就是从窗棂上格出了道理,然后用于制版。”

“这才是正确的格物致知啊!”

一时文思泉涌,构思了一篇文章。

从格物致知这四个字出发,提出认识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应用在技术上面、用以提高生产。

吕祥这件事情,便是典型的例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了不说,还减轻了工人的负担。

如此各得其利,应该大力夸赞。

文章构思出来后,钱谦益轻松完成了皇帝交待的任务,看待吕祥的目光,自然极为亲切。

在知道京城的报纸现在都是在这里印刷、采用吕祥的铅版技术后,钱谦益听着工部官员的介绍,深刻感受到技术进步的力量。

“以前京城整个抄报行,最多也就是抄写印刷几万份。”

“现在一个铅版便能印刷几万份,实在是提高太多了。”

“见到这些我才知道,陛下为何说发展生产、能让更多的人有恒产。”

“生产的东西多了,自然能让更多的人拥有。”

“报纸这个东西,要走进千家万户啊!”

口中喃喃说着,钱谦益从报纸想到了其它方面。

如果有一种新技术,能让地里的粮食,由亩产两石变成四石,以前百亩地的产出,现在只需要五十亩就能达到。恒产者拥有土地的标准,是不是就能降低呢?

这个念头,让钱谦益心中浮想联翩。甚至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写篇《生产论》——

和《恒产论》结合起来,组合成更完善的迈向大同的理论。

这个想法,让他更加专注,观看文思院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吕祥这个人。

此时的吕祥,正在和一个模具工,探讨另一种补字的方法:

“沈工是说,可以让雕刻工在模具上补字,不用浇铸成铅版后再补。”

“这种办法,真的能实现吗?”

“你们的模具定型后,可以继续雕刻吗?”

这个名叫沈范的模具工道:

“蜡版翻铸铅版,是用失蜡法。”

“先在蜡版上雕刻字,用耐火的泥料包敷制成外范。”

“然后加热,把蜡熔化流失,把泥范固化为可以浇铸铅版的铸模。”

“这个过程之中,如果在蜡流失后、泥范还没有固化时,用利刃把它剖开,就能在有字的一面雕刻,补上缺失的字。”

“最后把两片泥范合在一起,就能继续用于浇铸。”

这个思路,吕祥听明白了。但他不是专门做模具的工匠,不知道是否可行,所以他下令道:

“找一块废弃的蜡版,用你的办法试验。”

让沈范制作模具,看看是否可行。

这种试验,是文思院这些日子常做的。他们这个工坊,名字是印刷研究工坊,是印刷研究所的附属工坊。除了做工之外,还要做各种研究,开展各种试验。

像是吕祥提出的铅版技术,就做了不知多少试验,才最终确定蜡版、泥范、铅版的材料,成功用于印刷。

现在这个试验,对文思院的匠官来说,可谓司空见惯。很快便有识字的人过来,记录此次实验。

钱谦益看到之后,好奇地站在一旁,仔细观看这些。

因为皇帝赐给他“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八个字的时候,就嘱咐他多进行实践、多做实验,验证所知理论。

如今吕祥等人在他面前做试验,验证一条思路,他当然要仔细察看。

很快,李工匠就找到了一块因为雕错字被废弃的蜡版,按沈范的要求把雕错的字剜掉,当做试验蜡版。

沈范则用泥料把蜡版包裹了,开始制作泥范。

在生火烘烤泥范,把里面的蜡版熔化、流失出来之后,沈成拿起一个刀片,把泥范剖开。让李工匠拿着刻刀,在缺字的地方补字。

此时的泥范,还没有完全固化,李工匠用手中的刻刀,仍旧能够雕刻。

只是雕刻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一点、不能损坏泥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