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天津,一派繁忙景象。
自从皇帝在天津设立海关,扩建天津的港口后,越来越多的海商,前来天津贸易。
再加上这里是大运河的中转站,也是辽东兵马的后勤基地,原本商贸就非常繁荣,如今有更上一层的趋势。
尤其是京津公路的修建,让京城和天津的道路更加畅通。无论是天津的粮食,还是京城从草原上收购后加工的皮毛、以及牛羊马匹等货物,都能大规模运过去。
这让南方运来粮食的船只不再空着,越来越多的南方商人,选择从海上和北方开展贸易。
张同敞就在这时,带着自己从家乡和亲友中招揽的丁壮,还有皇帝派来协助他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天津。
路上,这些人乘着平稳的马车,都是啧啧称赞。
在此之前,他们可从没有想过,有这样平坦的道路。
四个车道的划分,也让很多人极为感叹:
“两条来的车道、两条去的车道,这下不用让路了。”
“划分车道之后,运货更多更快了。”
还有人望着这条公路旁边,另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极为羡慕地道:
“延沧公路的两车道都没修成,京津公路竟然要再修建四条车道了。”
“京城不愧是京城,需要的公路都这么宽。”
公路带来的好处,那是一目了然的。再加上石灰石水泥的突破、水泥混凝土的试制,让工部和太仆寺有些等不及,在秋收后就开始修建新公路。
这条同样四车道的公路,和现有的四车道公路并行。以后维护的时间不一样,以便一直能通行。
张同敞听着这些人的感叹,内心也惊叹京城的变化之大。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建功立业、跟上这个时代的决心。
作为皇帝册封的江陵郡公,张同敞还是颇有面子的。到了天津之后,同为紫阁功臣后裔的俞咨皋,亲切地把他迎了进去,进入早已准备好的营地:
“张公爷,这是为您准备的。”
“帐篷、军械、马匹、粮食、衣物……全都准备好了。”
“只要您想起程,随时可以开船。”
张同敞向他道谢,说道:
“有劳俞提督了!”
“庙街那边不知什么时候会结冰,孤想早一点去。”
“今天休整一日,明日就启程出发。”
俞咨皋点头答应,颇有些佩服地道:
“公爷这么一去,今冬就回不来了。”
“庙街那边可比金角卫还要冷,公爷多注意点。”
将自己提前备好的大氅等保暖衣物,作为礼物送给张同敞。
张同敞虽然在京中早有准备,却还是谢过了俞咨皋。他从李尊祖那里,已经知道东北的冬天有多冷。
虽然他在皇帝的指点下学会了火炕建造,还带了些内府监制作的煤炉和蜂窝煤。但是能不能把这个冬天顺利撑过去,他没有十足信心。
能携带的物资,自然越多越好,用不上也能拿去和夷人交换。
在天津休息了一夜,次日张同敞就带着人登船,俞咨皋率领麾下舰队,亲自送了一程。
这次和张同敞一起北上的,不仅有江陵公国的船队,还有宁远伯国和韩王藩国的船队。三个藩国都要在入冬之前,尽可能地储备物资。
此时的大明海上,在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后,已经开辟了从天津直达济州岛的航线。从济州岛直达金角卫的航线,也在开辟之中。
但是这种远海上的航线,目前还不安全。张同敞这个大船队,仍然是选择沿着海岸线,一段一段前进。
每段上都有驻朝大臣兼安东巡抚洪承畴设立的港口,能够临时停靠,补充一些物资。
就这样航行了半个多月,张同敞终于成功抵达了金角卫。
如今的金角卫,相比去年已经大变样。建造了很多房屋不说,还建成了港口,供很多船停靠。
张同敞见到李尊祖,心中很是欢喜。毕竟在女真人和蒙古人为主的东北,他们需要相互扶持,暂时并无争端。
李尊祖同样也很兴奋,邀请张同敞去岸上做客,并且指着北边,向他道:
“张兄可知道我发现了什么?”
“我按陛下的地图,在双城卫的北边发现了一个大湖泊,当地称为兴凯湖。”
“这个湖泊周围虽然遍布沼泽湿地,却能看得出是平原,只要用心开垦,能开辟很多耕地。”
“现在我已经不向东边开拓、和韩藩的人争山林了,只想把兴凯湖南岸占了,招募灾民开垦出耕地。”
张同敞闻听此言,也感到有些惊喜。因为李尊祖若是开垦出耕地种出来粮食,对他也是一件好事。毕竟江陵公国实在太靠北,可想而知产不了多少粮。李尊祖产的粮食多的,能够卖给自己。
所以他恭喜了一下李尊祖,又问了韩王藩国的事情。相比江陵公国和宁远伯国来说,韩藩的开辟颇不顺利。
江陵公国和宁远伯国目前遇到的,主要是零散的女真部落,也就是所谓的生女真。
他们能和对方展开交流,互市交换物资。即使不小心打起来,也能靠兵器打败这些人——
靠镇压女真人起家的李家,丝毫不惧他们。
但是韩王藩国遇到的,却是日本的松前藩。在松前藩不愿臣服的情况下,他们在北海岛南面没有找到立足点。只能在北面寻找港湾,从金角卫运送物资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