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严打非法教会(1 / 2)

会议结束之后,朱由检留下了袁可立,说道:

“孙督师的心,还是有点大啊!”

“就是不知道辽东的兵马,能不能撑起他的雄心?”

“先让他从辽东兵马中挑选一千敢死之士,让朕和天下人看看,辽东有多少敢战之人!”

对辽东兵马的不信任,也是朱由检否定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选择修建小堡垒的原因。

自从建虏起兵以来,辽东兵马是屡战屡败。勉强能称得上胜利的宁远和宁锦之战,也只是守城而已。

朱由检认为辽东兵马目前还没有和建虏大规模野战的能力,所以对修建大凌河城、引发辽东和建虏的大战,自然是敬谢不敏。

他的想法,是把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废物利用,给他一千兵马,看看有没有筑堡的能力。

如果在大凌河成功筑堡,那就给他升官,在大凌河一带多筑堡垒。

如果筑堡失败,霍维华死就死了。损失的一千兵马,对大明也称不上大损失。

袁可立等枢密大臣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是李邦华等东林党人不想霍维华这个阉党余孽立功,所以反对启用霍维华,最后才勉强同意同时进行筑堡。

袁可立和孙承宗是老朋友,自然要为他辩解一二。听到皇帝的话,袁可立道:

“辽东兵马十三万,定有敢战之士。”

“陛下大可放心,孙督师会尽心竭力。”

朱由检点了点头,知道辽东有很多因为建虏家破人亡的士兵,这些人对建虏怀着满腔仇恨,如今都还可用。所以他下令说道:

“征集出来的一千敢死之士,都授予军士身份。”

“如果他们战死或坚守一年以上,以后就授予世袭军士,至少授予一方里土地。”

“告诉他们,朕的大明不会亏待有功将士。”

“将来分封之时,他们优先挑选土地。”

对辽东兵马不吝赏赐,朱由检希望激发他们的战心。

甚至为了取信他们,朱由检还让辽东护军府发放土地券,由设在辽东的顺天银行公证处公证存档,让这些敢死之士放心——

他们就是战死了,顺天银行也会发放给他们的家人。

将来收复辽东后,就能兑现出相应面积的土地。

袁可立听到之后大赞,更加认识到皇帝在关外实行井田制的原因——

若非如此,朝廷又怎么能不花一文钱,调动将士们的战心。

就土地券的事情商议了一下,朱由检决定在辽东试行。又取出一本图书,说道:

“这本《远镜说》,是景教会首席大主教汤若望进献上来的。”

“里面介绍了一些望远镜的知识,尤其是提到了伽利略望远镜。”

“能够‘持以观月,则千倍大于常’。”

“这种望远镜若是用在信号塔上,有可能观察到五六十里之外的信号塔。”

“朕已经安排少府寺匠官试制,看看成本和效果如何,是否能够推广。”

“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将来或许不用拘泥于十里一堡。可以根据地形,择地修筑堡垒。”

袁可立闻言极为欣喜,因为这样一来,大凌河一带的堡垒就更容易安排了。甚至只需要三五个堡,就能连成一片。

建虏来袭的时候,这些堡垒能相互传递信号。如果建虏不能同时进攻所有堡垒,那些没遇到建虏的堡垒就能出兵袭扰。甚至在建虏兵少的时候,分进合击吃掉。

堡垒里发生了什么变故,也能迅速传到后方,以便调兵遣将,决定如何援助。

想到锦州和大凌河城的距离,袁可立诞生了一個想法,说道:

“锦州距离大凌河城不过三十里,如果在两地都用这种望远镜建立信号塔,就能不通过中继塔快速传递信号。”

“如此一来,重修大凌河城,也不是不可行之事。”

“只需成功修好,就能把大凌河城和宁锦连成一片。”

对孙承宗的修建大凌河城方案,重新支持起来。

朱由检闻言轻笑,说道:

“大凌河城不是不能修,只是不能现在修。”

“先修建几个堡垒,证明在大凌河修筑防线的可行性。”

“在这些堡垒稳固后,看情况决定是否重修大凌河城。”

“袁卿可以向孙督师写信解释,告诉他朝廷的安排。”

“让他对大凌河一带的堡垒,进行整体规划。”

说着,他又提醒袁可立道:

“现在袁卿是枢密同知,要负责全国的兵马调动。”

“要记住给地方立规矩,让他们在调动一千或三千兵马时,都要及时上报。”

“不能被地方牵着鼻子走,改变全盘规划。”

“明年要实施四正六隅方案,不是修建大凌河城的好时机。”

“不要因为辽东的作战计划,影响到这个大局。”

以一隅影响全局,这是枢密院的官员不愿看到的。同样也是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方案,被杨嗣昌等枢密院官员反对的原因。

袁可立之前或许只是隐隐觉得不妥,如今被皇帝点醒。他才认识到枢密院的职权,和前线将帅有冲突。

这种冲突现在看来还小,但也需要防微杜渐,重新立下规矩。

随着臂板通信系统和信鸽体系的构建,枢密院将来对地方兵马的控制会越来越强。各种相关制度,都要在枢密院成立时定下来。

他也终于明白,皇帝在会议结束后,特意留下自己的原因。

这让他很受触动,真心实意地道:

“陛下用心教诲,老臣铭感五内。”

“臣一定鞠躬尽瘁,为陛下建好枢密院。”

朱由检微微点头,对袁可立还是放心的。

已经相处了一年多,他知道袁可立虽然有些文官的坚持,但是也能够合作,而且非常有能力。

若非如此,之前他也不会在韩爌没有入朝时,给袁可立事实首辅的权力,如今还兼任顺天府尹。

甚至他还想过,把袁可立提升为大学士,将来担任首辅。

只是非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不好破,而且他也不想内阁的权力太强,被袁可立这个能臣抬起来。

所以放弃了这个想法,让袁可立组建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