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漾听林知风这意思,她好像对火柴也有所了解。
满眼惊喜地看着她,这个心尖宠就没不会的东西啊。
林知风被他看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你干嘛这么看着我。”
“你不会火柴也会制作吧。”
“这东西不难,难是难在材料没有,我就跟你交底吧,我爷爷当年回国开的第一家工厂就是火柴厂,叫安华火柴厂。”
林爷爷是1913年回的国,那时候国内的火柴大都靠进口。
就算不是进口,国内大部分火柴厂也都是外资投资办的工厂。
所以当时创办这个火柴厂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如果为了挣钱,他做火柴进口生意更赚钱。
到1920年期间,国内火柴的进口也从原来的六七十万箱,降低到十几万箱。
火柴厂最巅峰的时候工人有达上千人。
但好景不长,因为进口降低,国内涌入更多外资企业。
因为他们工艺先进、原材料成本低,那些外资火柴厂采取了降价倾销的策略,对所有国内火柴厂进行排挤和弹压。
火柴厂撑到1925年之后,跟其他两个火柴厂合并,林爷爷就把火柴厂的主权交了出去。
剩余的心思都专门打理他的买办公司。
“现在这家火柴厂就是万封国营火柴厂,那个厂长应该也还没换,如果你需要我可以跟你去一趟。”
徐漾还沉浸在林知风的故事里,一会才反应过来。
“去火柴厂,去那做什么?火柴厂那边觉得这些
百货订单体量太小,也都不怎么愿意跟他们有生意往来。”
“既然火柴厂都嫌少的订单,我是不建议你再购置机器生产火柴了,如果你要全套机器投入巨大不说,你也没那么多订单量来支撑,靠人工来生产的话,生产队量也不足人工费。”
这些徐漾也没太多去考虑,他当时以为这么难做的炮仗都能生产,火柴看着不就更简单,而且跟炮仗一样都是燃起来的东西。
听林知风这么给他分析后,他也才深刻认识到自己对很多东西认知都太浅薄了。
“是我把很多事情想得都太过于理所当然了。”
“不过你既然答应人家,我们肯定要替人把事情处理好,我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借手这些百货公司的采购单,你汇总之后到火柴厂去下单,这些产品我们可以经过改包装之后卖给百货大楼。”
这是进出口企业惯用的一种贴牌手段,不过他们的牌子都是工厂替他们生产好的。
一家百货的单子少,五六家加一起不少了吧。
“但这种做法我也不大建议。”这也是一种投机倒把的行为。
但最关键的点在于:“我们不是靠火柴赚钱,我们只是顺道帮人家这个人情,那我们就没必要赚这个差价,也不用贴掉别人的品牌,我们就花点精力,把他们订单汇总后,找火柴厂下单,回货再配货到百货大楼去,卖个人情更值钱。”
徐漾听着林知风的分析,除了佩
服之外,更多的是感慨。
人的眼界跟她所生长的环境真的会影响太多,所以能不能把生意做大真的看人。
反正他就没林知风这种思维。
“我反正都听你的,我听你指挥总不会错。”
“少跟我贫,那没什么事,我忙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