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已经到了正月底,气候乍暖还寒,山下冷风更劲。
一行八百余人打着火把向云梦山进军,抵达山下七八里的时候更是将火把熄灭,摸黑上山。
从前云梦山上并无山贼,直到前年大唐爆发内乱,遍地烽火,方才冒出一个绰号“丈八金刚”的土匪头子,在此啸聚山贼,为祸一方。
经过一年半的发展,云梦山上的土匪增加到了四百人,成为河北道南部最大的一股山贼,被相州境内的群匪推为绿林盟主。
宋县令紧紧跟在伍、陆二人身后,边走边介绍汤阴县境内的匪患,最后为自己辩解道:“并非下官尸位素餐,实在是盖因县内人手不足。”
伍甲单手按着剑柄,边走边问:“那相州境内的土匪究竟有多少?”
宋县令道:“根据捕快们暗访,大大小小三四十股应该有的,规模最大的就是云梦山这一伙,小一点的则只有二三十人。”
“这也不少了!”
伍甲蹙起了眉头,“按照每股五十人计算,那也有两千人了。你们相州才有多少百姓,这可是个大祸患啊!”
跟在后面的金县丞插嘴道:“相州位于太行山东麓,支脉连绵,千峰万壑,是山贼藏身的绝佳之处,每到战乱时期总有强贼滋生。
汉末时期的黑山贼、白波贼皆发源于此,甚至达到了惊人的十几万人。
自从前年大唐爆发内乱,先有武氏与圣人争夺正统,后有安禄山起兵作乱,相州刺史更换频繁。
州官无暇剿匪,各县力有不逮,致使山贼猖獗。
还望伍同知上书圣人,派遣一支军队入境剿匪,保境安民。”
“待我回到京师自会向圣人禀奏,你们如今只需要协助我抓住这‘丈八金刚’,查清绑架裴元礼的这股山贼即可。”伍甲说道。
“多谢伍同知!”
宋县令与金县丞异口同声的致谢。
搁在以前,汤阴县的差役是绝对不敢来云梦山剿匪的,但现在有锦衣卫助阵,腰杆自然挺得笔直,走起路来步伐也矫健有力。
摸黑走了大半个时辰,队伍抵达了云梦山脚下。
抬头仰望,大山一片黝黑,时不时传来猿啼鸟鸣之声。
杨捕头建议道:“土匪多设暗哨,请伍同知挑选一批身手矫健之人随小人提前上山,清除暗哨,免得被山贼察觉逃遁。”
伍甲当即把总旗王魁喊了过来,命令他率领旗下的五十个锦衣卫跟着杨捕头悄悄上山。
“得令!”
王魁抱拳领命,带着手下的五十名锦衣卫,跟着杨捕头提前上山。
杨捕头边走边道:“去年冬天,小人在县城内抓住了两个进城嫖娼的山贼,经过严刑拷打,问清了云梦山的暗哨所在。”
王魁向杨捕头竖起了大拇指:“你干的不错,是否愿意加入我们锦衣卫?”
杨捕头大喜:“如蒙提携,感激不尽!”
“等抓住了丈八金刚,找到了绑架裴元庆的这股土匪,我自会向陆佥事给你申请加入,让你到我手下来做个小旗。”王总旗边走边道。
自从去年冬天大唐天子组建锦衣卫以来,这支“半军半差”的队伍就成为了大唐帝国风头最劲的军事组织。
虽然汤阴县的捕头掌管着五十名捕快,锦衣卫的小旗只是掌管十名锦衣卫的最底层小吏,但这可是直接给皇帝做事的部门啊,傻子才会拒绝!
“多谢王兄提携,若蒙锦衣卫收留,小弟定当涌泉相报!”
杨捕头连声致谢,当下更加卖力的带着锦衣卫寻找土匪设在路上的暗哨。
到了下半夜,天空出现一轮残月,照耀的山上影影绰绰,对摸黑上山的锦衣卫极为有利。
“这里有个暗哨,上!”
杨捕头身先士卒,带着几个捕快与锦衣卫冲进去,将正在打瞌睡的一个山贼抹了脖子。
队伍继续往前走,又相继干掉了几个暗哨中的山贼,随后便看到了掩藏在树木中的土匪巢穴。
此刻正是深夜子时,土匪窝里一片寂静,只有寥寥无几的房间内亮着灯光。
鉴于山贼众多,王魁不敢贸然强攻,率部隐藏起来,并派人去接应大部队上山。
半个时辰后,伍甲与陆丙率领七百多人的大部队跟了上来,而山贼也察觉到了有官兵上山,急忙仓促吹响号角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