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筹谋(2 / 2)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201 字 2个月前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退缩,我们可以利用盆地南方的地形,通过兵力优势来部署弧形阵线,分散他们的火力,而不是前赴后继地往前冲,这样就可以让明军的火器优势无法充分发挥。”

细川满元补充道:“我们可以在前面都用湿棉被和牛皮大盾推进,同时我们的骑兵可以隐藏在侧翼,等待时机进行突袭。”

“这正是我想说的。”

足利义满赞许地看了细川一眼:“骑兵的推进肯定是有用的,五年前明军与高丽军的战争,就佐证了这一点。”

高丽是元朝的养马地,再加上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养马,所以优质战马很多,骑兵部队不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是要超过日本的。但是,这不意味着日本没有骑兵,相反,日本的武士,只要是家底殷实的,非常热衷于训练自己的骑术,并且这时候的日本武士,对于“骑射”这项技能,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和热爱。

这一点不难理解,在这个时代,会“骑射”的武士,是妥妥的顶尖战力,虐移动缓慢的轻甲步兵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玩过《骑砍》的现代人应该能理解这种一个人骑射回身溜一群步兵的体验。

所以,此次出征的幕府军,同样集中了绝对数量不少的骑兵,足有数千骑之多。

呃,在日本,这种规模的骑兵就是很多了。

再加上其中很多都是训练有素的武士,普遍具备“骑射”技能,在这种高级别的战前会议上,被认为是对抗明军火器部队的有力力量,也就很自然了。

按理说嘛,骑兵,哪怕是轻甲的弓骑兵,对抗火铳部队也是有作用的,就算不能直接冲阵,在侧面袭扰,分散火铳部队的火力,也是极好的。

只可惜,现在幕府军通过想象和推演,很难理解明军空心方阵,能怎么对付大规模的骑兵。

“将军,我们是否应该考虑让四国岛的部队从南朝的侧翼进行小规模登陆?”一色满範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们虽然势弱,但若能从背后牵制明军,或许能为我们减轻一些压力。”

足利义满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他们的兵力太过薄弱,无法对明军构成实质威胁,更何况,明军的舰队越来越多,现在能不能横渡大海都是问题,与其让他们白白送死,不如让他们向北在夜间运输人力物力登陆到本州岛,再走陆路向前线支援。”

四国岛因为是目前日本三个大岛里最小的,土地也相对贫瘠,所以能给这场战争出力的地方其实不多,再加上现在整个日本都是人心惶惶的状态......要是非要四国岛上的这些大名带着人去送死,人家就真反了。

因此,足利义满的安排是相当有道理的。

“那么,将军,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撤退,保存实力,以待时机?”

斯波义将的声音很虚弱,弱弱地问了一句。

“撤退?”足利义满的眼神变得凌厉起来,“你被打怕了吗?武士的尊严呢?”

“我们一旦撤退,就意味着放弃了京都,放弃了整个本州岛中部,如今关东大乱,我们还能去哪里?能逃得了一时,能逃得了一世吗?那样的结果,你们愿意承受吗?幕府的权威将荡然无存,各地的大名会纷纷起兵割据,日本将陷入无尽的战乱之中!”

将领们沉默不语,他们都知道足利义满说的是事实。

撤退,就意味着承认失败,意味着幕府的终结。

“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一战到底。”足利义满异常决绝,“这一战,不仅仅是为了幕府,更是为了日本的未来,我们要让明军知道,日本武士的刀,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火器所击败的。”

将领们纷纷点头,他们被足利义满的决心所感染。

这一战,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已经在奈良盆地南方囤积了相当久的兵力和物资的明军,也基本上做好继续展开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在此之前明军曾经按照李景隆的命令尝试过搜索进攻更北的地方,包括兴福寺废墟,但因为幕府军稳住了阵脚建立了相对坚固的营垒,明军的弹药以及其他后勤物资一时半会儿跟不上,所以在尝试了几次以后,也就收缩回了以高取城为核心的防线,与幕府军进行对峙......论对峙,明军是不怕的,时间拖得越久,明军的优势就越大。

而在过去了这么久以后,从纪伊国登陆然后进入大和国南部的吉野郡的明军,已经达到了两万余人。

注意,这不是单纯的两万人,而是配备了全套的火炮、火铳,以及足够打一场大仗的弹药和其他物资的两万重火力兵团,并且配属了相应的骑兵部队。

要是单运人员,不需要运沉重的火炮以及娇贵的马匹,那这时候可能说十万人夸张了,但是运过来五六万人,按照明军的运力,在全速运转的状态下肯定是没问题的。

再加上之前从济州岛和釜山港出发抵达的六千多不到七千人的部队,此时明军部署在日本的军队已经有了近三万战兵,加上配套的四万多辅兵以及征发的民夫,和南朝的剩余军队,报个十万人的虚数是没问题的......当然了,真上战场打仗的,就近三万人的明军加上一万人出头的南朝军队,合计四万战兵。

这些新抵达的明军,在大和国南部的吉野郡进行了整训,主要是通过休整来缓解路途颠簸、水土不服以及疾病给士兵带来的健康影响,还有就是熟悉日本的地形,以及和南朝的协调沟通问题。

有南朝势力的支持,很多事情,是比大明找个地方登陆发动战争要好办多得多的,毕竟南朝也是日本的正统之一,并且在大和国南部和纪伊国有着多年的统治基础,能够帮助解决很多的物资和其他问题。

如果所有东西都要大明千里迢迢海运过来,那大明的财政压力也是很大的,还会影响主要军用物资的运输。

不过跟陆师的装备比起来,其实水师的装备还是有些落后的,蒸汽船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现在水师没有陆师那种技术装备突飞猛进的水平,并没有进步到现代世界的历史线上那种清末时期以蒸汽轮机驱动的铁甲舰水平,蒸汽机还是辅助,主要还是风帆动力。

所以,即便规模翻了几倍,还不足以短时间内把十万人规模的大军和配套的装备,进行快速的跨海运输。

主帅曹国公李文忠和明军主力还在路上,已经登陆日本的明军一直在等,从客观上讲,也是打算集中优势兵力和技术兵器,毕其功于一役。

等跨海而来的明军,达到十余万人的规模,并且全套的火炮、火铳和弹药都准备齐全,到时候完全可以把日本军队给一路平推了。

什么室町幕府,什么镰仓公方,就算是绑一块,也不会是火力升级到了恐怖地步的明军的对手了。

但室町幕府人家也不傻,不可能等你把剩下的七万人也运过来的。

所以,幕府十余万大军倾巢而来了。

这种规模军队的集结、移动,是根本瞒不住人的,明军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

显然,室町幕府要趁双方的力量对比没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的时候,抢先发动决战。

现在明军和南朝军队组成的联军,只剩下了一个选择题。

到底是与室町幕府军正面决战,还是坚守经过不那么彻底的修复过的高取城防线,与上次的战斗过程一样。

为此,太子朱雄英召集了常茂、梅殷、平安、盛庸、张玉、李景隆等将领一起开战前会议。

“诸位,室町幕府倾巢而出,意图与我军决战,我等当如何应对?都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朱雄英如今已经是太子,又有征安南、征高丽的军功在身,诚实地说,哪怕有一些镀金的嫌疑,但是仗毕竟是亲自经历的,表现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放到历朝历代,可以说在太子里都能排到前面了......这么排也没啥意思,因为绝大多数太子都没打过仗。

但不管怎样,一方面是血脉出身和现在的储君地位摆在这里,另一方面本身他也不是不知兵瞎指挥的人,这里的将领又都跟他有着各种关系,不是外人。

所以,众将皆是信服他的威望的。

哪怕郑国公常茂在这里,临时主帅的位置,也是朱雄英的。

常茂闻言,眉头一挑,粗犷的声音响彻帐内:“殿下,我军火器之威,足以震慑四海,幕府军虽众,但不过乌合之众,何惧之有?当以雷霆万钧之势,正面迎击,一举荡平幕府!”

这倒是符合常茂的脾性,不过打仗毕竟不能只顾着莽,该考虑的地方还是要考虑的。

梅殷则显得更为谨慎,他轻抚着案上画了不少标注的堪舆图,缓缓道:“殿下,幕府军虽不足为惧,但我们也需谨慎行事,高取城防线虽经修复还有些薄弱,但也比没有好,若我军能凭此防线,以逸待劳,消耗幕府军锐气,等主力抵达再行决战,胜算岂不更大?”

平安也是个武夫脾性,他跟梅殷在府军前卫搭档多年,但这时候的意见也不一样,不失自己的锐气:“言之有理,但我们也需考虑,幕府军此次倾巢而出,必然有着拼死一战的决心,若我军一味防守,恐会挫伤士气,失去主动。我认为,当以部分兵力固守高取城算是留个退路,主力则寻机与幕府军决战,方为上策。”

平安这话,显然是给南朝军队留脸了,其实里面的意思,就是决战不打算带上南朝的军队,让他们去守后路。

盛庸点头赞同,他补充道:“平安将军所言极是,而且我军火器之威,正需战场之上展现,若一味防守,火器之利岂能尽显?虽说有‘未虑胜先虑败’的说法,但也当以决战为主,防守为辅,方能一举定乾坤。”

张玉是这里军职最低的,再加上其人是降人出身,这些年都低调,这时候就没乱插嘴。

李景隆则显得有些犹豫,虽说其父就是主帅曹国公李文忠,但是毕竟不是他当主帅,所以既然是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也就担忧着可能出现的变故,更希望等李文忠率领主力到来再决战。

见李景隆表达了跟梅殷一样的观点,其他人都不说话了,朱雄英心中已有计较。

顶盔掼甲的朱雄英干脆利落地起身,目光坚定地望着帐内的诸位将领。

“诸位所言,皆有道理。”

“然,此战,我军不仅要胜,更要胜得漂亮。”

“因此,决定以部分兵力固守高取城防线,主力则寻机与幕府军决战!此战,我们要让日本知道,何谓明军万胜!”

这就是一锤定音,朱雄英威望渐深,再加上站在了多数票的一方,也不算一味蛮干,对火器有着充足自信的将领们,这时候也都不好出言反对了。

“殿下神武!”

帐内的将领们纷纷起身,齐声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