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1 / 2)

胡宇伦 胡宇伦 1905 字 1个月前

兜兜历史迷

2024-8-2314:29河北

朱元璋留下四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自作聪明全给废掉了?

听全文

约11分钟

61人听过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思虑良久,最终将大明江山交给自己的长孙朱允炆。

为避免各地藩王起兵造反,朱元璋精心谋划多年,为自己孙子扫平了障碍。

没想到建文帝登基后,将朱元璋的告诫抛在脑后,最终引火烧身?

朱元璋精心布局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乞讨出身的帝王,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没有长远眼光和杰出智慧,根本不可能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动乱年代上位登帝。

但戎马一生、战无不胜的朱元璋,却在晚年遇到一个难题。

在朱元璋迈进花甲之年后,感觉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将全部心血都放在儿子朱标身上。

他万万没想到,在自己六十五岁那年,发生了一件让他无法接受的事情。

那一年的八月,秋高气爽,朱元璋正在准备马皇后十周年忌日。

按理说,这件事本应让自己的嫡长子朱标操办。

但是太子从洛阳回到南京后就生了一场大病,正躺在东宫养病,祭奠马皇后的事情就落在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正在处理各项事宜的时候,东宫突然传出太子病死的消息。

他在朱标葬礼上痛哭流涕,但终究无法改变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一事实。

处理好太子丧事后,朱元璋立刻开始考虑储君事宜,毕竟自己年事已高,随时都可能撒手人寰。

可朱元璋环顾身边一周,却顿时犯了难。

当年刚打下大明江山的时候,为了巩固朱家的军事力量,便将儿子们派到全国各地守疆御敌。

正如他所构想的,长子朱标继位坐守中原,其他儿子保护各处封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现在朱标一死,朱元璋发现自己身边竟没有一个值得托付之人。

再加上自己分派出去的儿子们没一个善茬,他们在军营中养出一身戾气,都是争强斗狠的主。

无论让哪一个登基继位,肯定会将其他几位藩王赶尽杀绝。

在纠结之际,他看到了年仅十五岁,正值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皇孙朱允炆。

历史上也有太子暴毙,让皇太孙继位的先例。

既然名正言顺,朱元璋便大手一挥,封朱允炆为皇太孙,准备培养他为下一代储君。

朱元璋之所以做这一决定,一是向几个儿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你们几个不要再争了,皇帝之位是不可能传给你们的。

二是看中了朱允炆性格不喜争斗,对权力欲望没那么大的性格。

而且他自小在京城中长大,一身书生气,不像自己那几个儿子整天要打要杀。

在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时候,还一度引发朝堂内外一番争议。

因为朱标原配常氏所生的是长子朱雄英和三子朱允熥,按理说,朱雄英年少暴毙后,也应该立朱允熥为皇太孙。

如果翻看史书,我们便能寻出一些蛛丝马迹。

朱允熥的母亲常氏关系网非常庞大,因为她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

她舅舅名气也不小,是明朝另一位大将蓝玉。

朱允熥的身份背景非常深厚,背后有外祖父常家撑腰,还有老舅蓝玉坐镇。

既然朱允熥背景深厚,出身又正,为什么最后朱元璋选择朱允炆,而非他?

朱元璋四张底牌

其实稍加思索便能得出答案——因为选储君的人是朱元璋。

自从他称帝之后,为了防止权力旁落,让自己二十几个儿子全部去边境掌权。

朱元璋宁可承担周朝和汉初分封制的弊端,也要把权力握在朱家手中。

他怎么可能选一个被两大外戚势力包围的朱允熥。

果不其然,在朱允炆被列为下一代储君的第二年,朱元璋就启动了震惊朝野的“蓝玉案”。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为朱允炆展示:什么是帝王雷霆手段。

他先是悄悄调查收集蓝玉一系的犯罪证据,然后借锦衣卫之口举报其罪行。

在蓝玉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将其捉拿归案,再慢慢审问调查,将其好友全部捉拿归案。

从文臣武将到远亲近戚,还有蓝玉身边的大小将领,一共杀了一万五千多人。

这一杀,彻底断绝了朱允熥的争帝之路,也为朱允炆的称帝之路扫平了障碍。

朱元璋看似杀起人来雷厉风行,经常搞得满城风雨,人人自危。

但这些都是私下里布局已久,在行动之前不动声色,等到出手时便是迅如闪电,丝毫不给对手反抗的机会。

可惜祖父朱元璋的这次精彩操作,朱允炆只学得皮毛,并未将其精髓看透。

虽然朱允炆没学会,但朱元璋这次杀伐震慑住了他那几个蠢蠢欲动的儿子们。

无论是北方的燕王朱棣,还是善于计谋的宁王朱权,都不再对立皇孙为储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