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直到朱元璋去世,他们都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封地,根本不敢有任何忤逆动作。
就这样过了八年,在洪武三十一年春天。
朱元璋感觉大限将至,把朱允炆叫到身边,询问他日后如何应对分封在各地的藩王叔叔。
朱允炆也知道这是他即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有祖父坐镇京城,没人敢站出来反对自己。
但是祖父一死,那些手握大军的叔叔怎么可能安居一隅?
于是,他思索一番,对祖父朱元璋说:“第一步,我将用德行来安抚他们的心,用礼制法度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朱元璋反问:他们不理会你的礼节,强行为难你呢?
朱允炆表示自己可以削减他们的封地,如果依旧知错不改,那就废除他们的职位。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随后又继续问道:“如果他们不听调遣,那又该如何?”
朱允炆故作痛苦道:“若他们一意孤行,那只能出兵讨伐他们。”
听到朱允炆的应对之策,朱元璋感觉自己这些年的悉心教导没有白费。
没错,朱允炆所说的这四部底牌正是朱元璋这些年苦心孤诣谋划的结果。
朱元璋也知道分封制的弊端,一旦处理不好必然威胁皇权。
所以他这些年一直维持着他这几个儿子之间的权力平衡,让他们之间互相制衡。
只要其中一个想造反,其他几个藩王必然出兵制约。
在这种平衡之下,朱允炆就能斡旋于他们之中,通过政治手段,不断削减各大藩王的力量。
但谁都没想到,朱允炆在登基后,将这四张底牌抛之脑后,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
建文帝一错再错
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登基。
在举办朱元璋葬礼这样的大事上,朱允炆应该拿出第一张底牌——以礼服之。
比如主动下诏,让各地藩王入京参与朱元璋的葬礼。
可能朱允炆害怕自己这些藩王叔叔,竟然下令禁止所有藩王入京。并且埋葬后,也不准他们前来吊唁。
按理说,先帝去世,这是拉拢人心的时候,但建文帝这一行为彻底寒了所有藩王的心。
所以第一张底牌直接作废,不等其他藩王有所动作,建文帝自己主动站到了所有叔父的对立面。
本以为这一步棋已经够臭了,没想到建文帝登基后不到两个月,又搞出一番骚操作。
自己的堂弟朱有爋状告父亲周王有谋反计划,建文帝想都不想,直接派兵将周王朱橚抓拿归案,然后流放云南。
虽然此次行动非常干净利落,也对其他藩王起到了震慑作用。但朱橚实力并不强,而且很少领兵打仗,在藩王中根本没什么实力。
看似是敲山震虎,其实是打草惊蛇。
可能建文帝尝到削藩的甜头,也体会到了掌握他人生死的权力,所以他开始更加频繁制裁藩王。
自他登基后的短短一年内,他先后剥夺了五位藩王的职位,其中湘王不堪其辱,直接自杀了。
除此之外,他还派兵,将燕王朱棣列为下一位制裁对象。
这时候,建文帝的第二、三张底牌也没用,直接出最后一张出兵讨伐。
在朝内部分臣子的鼓吹下,建文帝纠集大军,准备一举拿下燕王朱棣。
三番五次的削藩,让朱棣苦不堪言,在看到前面五位兄弟的下场后,他决定起兵造反。
之前燕王一直不敢有造反之心,是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个宁王看着呢。
宁王封地在北方大宁,也就是现在的内蒙赤峰。如果燕王骑兵南下,那宁王必然率兵南下攻打燕王北平。
但是好巧不巧,宁王在这时候也被制裁了,被剥夺军权,每日无所事事。
于是燕王朱棣赌了一把大的,让儿子朱高炽死守北平,自己率大军北上攻打宁王。
因为宁王被夺权,所以没怎么抵抗就被朱棣收服了。
宁王一看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于是便接受朱棣抛来的橄榄枝,打算推翻建文帝的统治。
燕王、宁王作为当时实力最为强盛的两大藩王,两人合体后,朵颜三卫都心甘情愿为朱棣所用。
于是燕宁两路大军大举南下,一路摧枯拉朽,直接打进了大明京都金陵。
而建文帝见状如此,一把大火烧了宫殿,人也不知所踪。
建文帝朱允炆明明握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的傲慢,毁掉了祖父朱元璋的精心布局。
他又急于削藩,将四张底牌尽数废弃,如果他循序渐进,也不至于成为短命皇帝。
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最够的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搜索
朵颜三卫的简介
宁王为何拥有朵颜三卫
朱允炆后悔逼死湘王
蓝玉若不死朱棣敢反吗
宁王朱宸濠有多惨
朱允炆晚年见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