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的眼睛,在这些博士官身上扫来扫去。
在场的博士们,全部都是汉兴以来,天下知名的大学者,超级学阀,尤其是那些两千石的某经博士,随便纠一个出来,都能镇压一郡,让无数士子闻风景从。
自然,他们的学术造诣,非常深厚。
尤其是儒家的大学阀,在如今,简直是超级赛亚人一般的存在。
他们不仅仅熟读本身的经典,能深入浅出的从三百六十个角度,将先贤的学问阐发出来,脑洞大的可能就是孔子韩非复生,也要膛目结舌。
另外他们的数学跟地理造诣,也是高的令人发指。
刘彻就记得,后来太史公司马迁受命于武帝,编篡《太初历》。
《太初历》编篡委员会,拢共就十来个人。
其中除了一大堆星象家跟数学家之外,还有儿宽这样的儒家大臣。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少博士,根本不在乎这个。
相反,这可能还是一种荣誉――被皇帝赶回家种田,这证明了俺直言上谏,干冒天颜,也要坚持真理、正义的伟大人格。
更证明了俺忠贞不屈,不计个人得失与荣辱的优良品德。
真真是如今刷粉上v的不二捷径。
譬如,前几年,那位被赶回家种田的辕固生,如今在他老家已是声名鹊起,为郡国乡里敬重,天下人敬仰的名士。
他甚至得到了当今天下,最受人尊崇和敬仰的大名士,诸子百家所共同尊敬的大学问家,当代《尚书》传人,执天下话语权牛耳的第一大v,济南人伏生的慰问,伏生还特许辕固生可以登门拜访,授辕固生《尚书》。
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誉啊!
要知道,哪怕是孔子的嫡系后代,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亲自册封的奉祀君孔滕跟孔滕的儿子孔忠,也没有得到伏生的认可,得以传授《尚书》。
直到十几年后,现在在家种田的孔安国,才得到伏生的儿子的认可,被授予《尚书》。
就算是如今的当朝三公,御史大夫晁错,初入仕途时,也是靠的伏生的认可,得以沾光,授为《尚书》博士,才得以进入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