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亮他们早早就来找刘运长了,准备进山打猎。
一头野猪,让他们再也抑制不住打猎的冲动。而且这一次,他们竟然准备了绳子,还拿了一把铁锯。
然而,刘运长表示自己有事,不去了。这让他们一阵失望。
几人撇撇嘴,没再管刘运长,拎着枪兴冲冲的奔着山里而去。
“张南,你留一下。”刘运长却是把张南留下了。
将张南拉到一边,刘运长小声嘀咕了几句话,张南开始有些不情不愿,最后高兴的点头离开了。
刘运长这才重新和跟刘运旺忙活起来。
看着用砖垒了起来的两个灶台。后面翘起一个一米多高的烟囱。如果烟囱再宽些,就是一把大椅子。
现在还差最后一道工序了。那就是把外面抹上砂浆,抹平整了。
刘运长并没有去购买水泥和沙子。在当时的农村环境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挖掘黄土,并加入一些切碎的稻草,制成泥浆作为砂浆使用。
兄弟两人提着土篮子前往后山,一个手持镐头,另一个则拿着铁锹。由于正值冬季,地面已经冰冻三尺。
刘运旺挥动着锋利的镐头,开始努力破开坚硬的冻土表层。每一下都发出哐当、哐当的声响,他的手臂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刘运长则拿起铁锹,将破碎的土块装入土篮子中。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一筐又一筐的土坷垃被抬回家里,倾倒在外屋地上等待解冻。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
等待的时间,他们用铡刀将两捆草切成小段,然后将这些碎草直接加入外屋地的稀泥浆中。
随着不断搅拌,稀泥浆逐渐变得均匀,准备用于砌筑工作。
刘运旺负责抹灶台,他拿起瓦工专用的抹板,迅速铲起泥浆,抹到灶台上。动作迅速而熟练。
与此同时,刘运长负责运送泥浆。由于冬季的严寒,这些泥浆很快就会冻结成冰,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刘运长站在门口,密切关注着刘运旺的进展。手中紧紧握着铁锹,随时准备着,当看到刘运旺需要泥浆时,他毫不犹豫地将一锹泥浆铲起,推门而出,准确地送到刘运旺的面前。
岳娥也帮不上什么忙。走进后院的鸡棚子里,去喂鸡,捡鸡蛋去了。等大锅可以用了,就要煮卤蛋了。
一百只鸡,要攒三天才能攒一百个鸡蛋。而这一锅足可以煮两百枚蛋的。
哥俩之间默契配合,最终,经过努力,整个灶台焕然一新,光滑的表面,散发出一种令人愉悦的光泽。
刘运旺将大锅座到灶台上,立马抱来了一捆苞米杆子,点燃了火。
慢火熏着灶台,让泥巴适应环境,自然干透,不至于急火时开裂。刘运旺又时不时的把缝隙填充密封,防止散烟。
就这样,一上午的时间就过去了。刘运旺才往灶坑里填了木头绊子。
第二天,刘运长则就开车拉着刘运旺和岳娥去县里,先把半扇野猪肉送到了英雄楼。
此时,英雄楼还在装修。
平头将事先从赵姐那里拿来的两千块钱,给了刘运旺。
然后三人一起去采购煮卤蛋的佐料。
岳娥之前都是到双凤镇上买的。双凤镇,原本是双凤县的县府所在地,相对也繁华的多。
小石村虽然归松岗镇管,但是离双凤镇比较近。
而刘运长这次却是直接来了县里。他对作料的品质非常挑剔。
连着去了两天,走完了农贸市场,又走了大半个县城,选定了五家定点采购的商店。
最后,又找了一家卖纱布的商店。这种纱布,通常是做豆腐用的。
只见他和老板比比划划的说了半天,什么小口袋的,岳娥没有听懂,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最后,刘运长买了一包纱布,就开车拦着刘运旺和岳娥返回了小石屯。
坐在车里,刘运旺还一直琢磨呢,刘运长这开车技术,怎么跟个老司机似的。
他开始还很担心的,一直提醒着慢点慢点。可刘运长虽然开的很快,却开的很稳。
回到家里,刘运长开始忙碌起来。
他拿过佐料,询问了一下岳娥原来煮卤蛋是怎么配料的,配料量是多少。
他自然对配料量了如指掌。不过,他的目的在于教会岳娥,所以必须先顺应她的思维进行教导。
跟岳娥详细讲解了一遍这大锅煮多少鸡蛋需要用多少料之后,刘运长让岳娥扯下一块纱布,按其说的,将其缝制成口袋状。
“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赵娥有些不解地问道。之前她都是把佐料直接放到锅里煮的。
“嫂子,这卤蛋啊,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配料。所以不能外传。” 刘运长一脸严肃地说道,“况且,这样给大家发起来才方便。”
他将配好的作料装进袋子里,然后把口袋缝合起来。
第二天,刘运长亲自操刀煮卤蛋。岳娥在旁边看着。
之前,岳娥煮卤蛋的方法,是像煮茶叶蛋一样,佐料和鸡蛋一起放到锅里,煮上个十几分钟,然后用笊篱隔几分钟就搅和一下,得煮半个小时才出一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