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曲圣关汉卿(1 / 2)

唐诗宋词元曲,关汉卿无疑是元曲的集大成者。

关汉卿是中华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

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

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作品里带有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戏剧家所继承。

在关汉卿众多戏剧作品中,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便是《窦娥冤》。

关汉卿书写了窦娥由认命到抗争再到觉醒的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元代存在的种种社会黑暗问题,将剧作的思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

“他是蒸不烂、煮不熟的铜豌豆,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一生漂泊的浪子。”

“关汉卿的原名,并不是关汉卿。”

“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名气虽大,却并没有在正史里落得个只言片语,因为没有记载。”

“他原名不详,生卒不详,籍贯不详,整个一不详之人。”

“汉卿只是他的字,他的出生时间和地点,学界到现在也没定论。”

“公元1234年,当时的社会风雨飘摇,战乱不休。”

“金人一脚踢走北宋,自己入主中原做了主人。”

“关汉卿的父亲关怡是汉人,面对眼前这片爱的深沉,却落入敌手的北方大地。”

“他擦干眼泪,忍辱负重,在金朝担任一个小官职。”

“虽然身在曹营,但金人的自我汉化搞得还不错,一直都在推行科举制度。”

“关汉卿家本来就是世代奉儒守官的学院派,这下不仅心在汉了,子女教育也是汉家的那一套。”

“因为关怡大小也是一個官员,所以关汉卿小时候家境不错。”

“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还在动荡的年代读上了书,”

“关汉卿的叔叔光灿是个医户,关汉卿小时候边读书还边跟着叔叔学医。”

“江西是个盐产地,有搭台唱戏祭祀盐神的习俗。”

“读书、学医、看戏,这三样东西构成了青少年时期关汉卿的生活。”

“他习以为常,可能有时还会觉得乏味。”

“但人生就是这样,一些不经意的东西,在阴差阳错之间就决定人的一生。”

“公元1211年,蒙金战争爆发。”

“蒙古人把金人从山西赶走,局势又开始摇摆。”

“当时的关汉卿正是刻苦读书考科举的时候,现在国破家亡,科举也没有了。”

“他不得不收拾行囊,来到山西的首府平阳,看看能不能找个机会。”

“平阳有华夏第一都的美誉,当年帝尧就是建都于此。”

“后来被称作山西四大梆子之首的蒲剧,也和它有不小的渊源。”

“关汉卿小时候就经常看戏,现在来到平阳,看着平阳的戏班子深有感触。”

“他那时真是年轻气盛,眼看山河破碎,身世浮萍。”

朱棣:唐诗有李白,宋词有苏轼,元曲则有关汉卿。

纵览元曲三百首,不管从作品的数量来说,还是从作品的质量来说。

关汉卿无疑是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元曲圣人。

关汉卿的经典之作众多,《单刀会》《救风尘》《窦娥冤》等。

他纵观关汉卿的作品,字里行间弥漫着昂扬的反抗精神和战斗情绪。

这缘于关汉卿生活的时代,元朝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关汉卿的剧目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概括起来,其中既有蒙元贵族的凶横残暴,又有窦娥的悲惨境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

既有对元朝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老百姓的反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抗争,构成关汉卿剧作最有特色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最为出色的是窦娥这一普通妇女形象。

窦娥出身微贱,蒙受蒙元贵族统治者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窦娥的悲惨遭遇,同时又赞美了窦娥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窦娥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关汉卿通过戏曲鼓舞百姓斗争的意识。

“回顾身后三千里漫漫历史长河,关汉卿一把抓住关羽关云长。”

“《单刀会》里力透纸背,百忙里称不了老兄心,急切里倒不了俺汉家节。”

“《西蜀梦》中字字泣血,杵尖上挑定四颗头,腔子内血向成都闹市里流,强如与俺一千小盏黄封头祭酒。”

“什么也不用说了,这个少年人的意气风发扑面而来。”

“关山失路的鼓噪和压抑,让他爆发出这样的惊雷。”

“公元1234年,金哀宗上演一出仓皇蔡州路,金王朝从此灭亡。”

“关汉卿夹在逃亡的队伍里,一路向北。”

“离开有金国的季节,来到了河北祁州的伍仁村。”

“祁州是有名的药材基地,关汉卿从小学的医术在这就派上了用场。”

“国家太乱了,遍地的戏班子被遍地的伤患代替。”

“关汉卿一边治病救人维持生存,一边就琢磨自己剧本的事儿。”

“和金人的自我汉化不同,一辈子骑马吃肉的蒙古人非常瞧不起汉文化。”

“金朝灭亡后,元朝一记釜底抽薪,把从隋唐一直沿袭下来的科举给废了。”

“不仅如此,等到忽必烈至元二年,也就是1265年。”

“元人又来了一手种姓制度,把人分成了四个等级,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行业也分成十个等级,一官二吏自不比说,人人都想当官。”

“但七医八娼九儒十丐,读书人居然排在了娼妓的后面,乞丐的前面。”

“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关汉卿名气这么大,却没在正史里记载。”

“《天净沙秋思》的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归隐避世了。”

“有人看开了,哂笑一声,读不了书,做不了官,没什么大不了。”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科举无路,报国无门,我还有我的戏。”

“于是转身走向市井,走向杂剧。”

张居正: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关汉卿写下的元曲拥有令人捧腹的幽默。

唐宋曾是文人们的天堂,元朝却是文人们的地狱。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蒙贵族,虽然曾推崇过汉学。

但终究在他们眼里,这些只是末流,难与铁骑武力相比。

故此,文人名士在那个时代活的抑郁苦闷。

曾经学而优则仕的梦想,在元朝只是一个梦,永远不会成真。

元初的读书人大多怀才不遇,因此沉抑悲郁。

要么一生苦苦求仕,要么转而归隐山水。

但关汉卿与他们不一样,他拥有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没有囚禁在求仕与归隐山水之间无法自拔。

而是选择与时代接洽,不卑不亢,始终保持着浩然正气。

如此,关汉卿写下的元曲才拥有了令人捧腹的幽默,就比如《一枝花》。

《一枝花》的最后一曲,将关汉卿那种放荡不羁的浪子形象展示到了极致。

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

这对于普通豌豆来说轻而易举就可完成,但对铜豌豆却是束手无策。

而关汉卿就是这一颗铜豌豆,从而传达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要与元朝抗争的决心。

关汉卿运用大量生活语言,爆发感势如破竹一般倾泻而出,给人极大的震撼效果。

表现出了关汉卿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也体现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接着关汉卿用具体的例子来佐证自己九死无悔的决心,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这些皆是唐宋文人笔下的世界,可以窥见关汉卿对如此盛世的渴望是多么强烈。

梦回大唐,回到大宋,这份幻想蕴含了关汉卿多少的心酸。

紧接着,关汉卿话锋一转,喊出了具有爆炸效果的情感最强音。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心中已有秉持。

那么就不会畏惧一切威胁压迫,就不会害怕一切痛苦死亡。

《一枝花》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以幽默的风格和强烈的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同时,就那个时代而言,关汉卿的这种幽默可谓是有生命危险的。

若被有心之人借题发挥,那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首特立独行的作品,诠释了关汉卿特立独行的幽默。

“好在元都城大都还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关汉卿和一些人一起成立的一个叫做玉京书会的组织。”

“在元朝这个冷漠的大环境里,大家一起报团取暖。”

“关汉卿等人在这个组织里喝酒、写作,相互品读剧本。”

“关汉卿凭着自己的本事,渐渐当上了玉京书会的负责人。”

“白天玉京书会,晚上勾栏瓦肆,这就是关汉卿当时的生活。”

“也是在这个时候,关汉卿迎来了自己的创作巅峰期。”

“《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这些耳熟能详的剧目就出自那个时期。”

“在这些书里面,无论才子佳人,还是市井小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