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草棚趁夜在路边悄无声息的搭了起来,垒好的灶台当日就可用,无非是石块和黄泥,在后方预留一个出烟口,陶罐里煮着热汤,天还没亮,香味就已经让女吏们闻着味找了过去。
她们这一路虽说有罐头,但为了节省柴火,大多是随便热热,有点温度就能吃。
煮汤的时间更是没有的,出来许多天更是一次澡都没洗过,擦洗都有些奢侈,身上头上又有了跳蚤,虽说和力工们比已经算是轻松,但能喝口热汤,有什么不好呢?
“给我来一碗。”女吏把自己的碗递过去,“多少钱?”
喜娘还不会说汉话,她能看懂女吏的肢体语言,便比了个手势。
女吏将来党项前换好的铜钱递过去,喜娘喜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她竟然真的挣到钱了!
喜娘打了一碗蘑菇汤过去,都是昨夜泡好的干蘑菇,虽说滋味不如鲜菇,但依旧算是山珍。
其她女吏都按规矩排队,人人都打了一碗。
甚至还有人花小钱,请喜娘将罐头和干饼热好。
喜娘还从没见过罐头,她新奇得看着一个铁做的圆盒子,很想换一个回去,这盒子一看就结实,拿回家去做个碗,甚至都不怕打碎,做传家宝都使得。
至于罐子里装的是什么,喜娘倒不是很在意。
“罐头。”女吏这时候还没事干,倒是很愿意教这个刚做生意的姑娘几个字。
喜娘重复了四五次,便能字正腔圆的说:“罐头,好!”
女吏比划了一下,指了指喜娘放到一边的钱兜,又指了指罐头:“买。”
“钱买罐头。”
喜娘有些茫然,不知道是钱在汉话里是买的意思,还是交易的举动是买。
不过喜娘不肯显得自己愚笨,她忙重复了一遍。
后头的女吏也不急,在后面笑着说:“这姑娘体格比咱们还好,可惜在这儿了,否则连军营都进得。”
“这样的身段可真是少见,我姑娘自幼吃得好,却还是长不壮,个头倒是比我高,不过我看啊,她是当不了兵了。”
喜娘听不懂,但知道这些汉官对她没有恶意,这叫喜娘有些高兴。
敢于在这里做生意,其实仗得就是舅舅的人脉,因着有舅舅,阿妈才能带着村民们来换盐糖,村民们看在舅舅的份上,对她来搭棚子便睁只眼闭只眼。
虽说舅舅走了以后,村民们恐怕不会保持如今这样的态度,但最多也是另起几个棚子,应该不会把她赶走。
否则她一个人,又带着一个孱弱的弟弟,怎么也做不下这个生意。
但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汉官们对她的态度,她们愿意同她做生意,这个棚子才能长久存在下去。
走山娘不断往陶罐里加水,又在一边的木桶里泡发蘑菇,他也听着姐姐和女吏们交流,尽量学得简单的汉话。
“我这儿还有个罐头。”排头的女吏从斜挎包里掏出一个罐头,还看了眼上头的字,“黄桃罐头,不是肉罐头,不过也好吃。”
她递给喜娘。
喜娘不明所以,以为这个罐头也要热,虽说对方没给钱,但她还是顺手要塞到另一边的陶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