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 章 战机,轰炸机,坦克,重炮,陈望要求北伐制空权(1 / 2)

在工业振兴的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之策后,会议来到了另一个重要议题。

顾同缓缓放下手中茶杯,语气低沉道:

“那接下来的大事,便是即将开始的北伐了。”

此话一出,空气仿佛都变得沉重了几分。

在北伐的军事会议上,除了华夏军队自身的战力筹备,日军的防御部署同样是必须深入分析的重点。

陈望、朱良、顾同、孔德四人随即围绕北方战场的形势展开了更深入的讨论。

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作战指挥经验丰富,都参与过几十万大军的会战。

而孔德虽然没有战场指挥的经验,但是财政组织方面可以说是久经沙场,关乎着北伐的后勤准备。

顾同拿起指挥棒,走到会议室的巨大作战地图前,指着黄河以北的地区,语气沉稳地说道:

“目前,日军在京津、山西,河北以及整个黄河以北的驻军大致如下——

在京津地区,日军主要依靠关东军调来的第5师团、第6师团,以及部分驻屯步兵旅团进行驻防。”

日军的第5师团是由板垣四郎指挥的,原为关东军的核心部队,战斗经验丰富,曾参与满洲战事和侵华战争早期行动。

第5师团休整之后,装备尤为精良,拥有大量重机枪、中型榴弹炮,以及数以千计的轻型通用机枪等先进装备。

不仅如此,其机动部队配置有数十辆97式中型坦克、95式坦克等,并配有装甲列车协助防御。

而主要驻防在天津城郊的第6师团,则是火炮配备较强,拥有105mm榴弹炮和少量150mm重炮。

该师团在天津构筑多道防线,并在海河沿线修建机枪堡垒和战壕体系,以阻挡咱们大军的突袭。

此外,京津一带的宪兵队和特务机关也十分猖獗,日军特别加强了对于抗日分子的侦察和镇压,甚至在天津的租界地区布设眼线,试图掌控咱们情报网的动向。

除京津战区外,山西战区是另一个日军重兵把守的核心区域,驻守的部位为日军第36师团,第37师团和第41师团。

这三个师团主要驻防在太原、晋中地区,配有大量山地步兵,精于山地作战。

由于地形崎岖,日军修建了大量碉堡和要塞,在太原周围构筑了坚固的火力点,以防止咱们的大规模进攻。

同时,日军还派遣独立混成第3旅团,混合第四旅团,混合第9旅团和混合第16旅团专门驻守战略要地,负责封锁北方通往山西的要道。

这些旅团不仅配备步兵,还拥有轻型坦克和工兵部队,专门负责修筑战壕、防御工事。

装甲第1联队专门驻防太原外围,该部队配有大量95式轻型坦克、97式中型坦克,是日军在华北战场上的重要装甲部队之一。

而且,由于太原地区是重要的战略节点,日军在此修筑了多条防御线,配备了强大的防空炮,以防止国军空军轰炸。

“山西的地形复杂,日军不仅依赖火力防御,更构筑了大量地堡和碉堡,晋北、太原一带,几乎成了一座座‘钢铁堡垒’。”

朱良眉头紧锁,沉声说道:

“而这些坚固的堡垒中,日军部署了三个不满建制的师团,还有足足四个混合旅团。”

“至于黄河以北的平原地区……”

顾同微微颔首,继续讲解道:

“日军在此地驻扎的部队,以第14师团、第27师团、第110师团为主,这些部队的防御纵深极深,想要突破他们的阵地,难度不小。”

日军派遣第14师团专门驻防在沧州一带,主要负责黄河北岸的战略防御,并构筑了多层战壕,企图并利用黄河天险,严防咱们大军的突破。

这是鬼子的王牌师团,该师团不仅配备有大量的重机枪和防御炮火,甚至还在沧州的周边地区,修建了碉堡群。

日军第27师团主力,则是驻防在安阳,该师团以平原作战见长,主要驻防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利用丘陵地形构筑防线。

由于沧州是日军的一个重要补给枢纽,日军特别加强了铁路沿线的防守,驻扎了铁道警备队,确保补给线畅通。

张家口,保定和邯郸一带,则由第110师团驻防,该部队负责阻击内蒙的抗日大军南下,大量修筑防御工事,确保北面的大军难以突破。

此外,黄河以北的日军并不仅仅依靠固定阵地作战,还派遣了骑兵侦察队、扫荡大队,专门袭扰支持咱们的后方抗日力量,想要以此确保他们的补给线。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日军的空军与后勤能力。”陈望稳重地补充道。

要知道,日军在华北地区部署了大量战斗机和轰炸机,还新修了十几个陆军机场。

这些战机虽然不及欧美同代战机,但在华北战场上,仍然具备极大的威胁。

再者,日军的铁道运输部队正在全力维修,届时完全可以确保补给线稳定,从满洲运送物资到华北前线。

咱们无法迅速开战,而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在经过这段时间的修缮后,已经较为完善,能够长期支撑作战。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日军的准备十分充足,防线确实坚固,但并非无懈可击。”朱良分析道。

说着,他用力地揉了揉眉心,又继续道:

“眼下,我们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但若要北上决战,必须速战速决。”

陈望微微挑眉,不置可否。这话虽然说得很对,但无疑是废话一句。

而顾同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当即道:

“我们拖不起,战局不允许我们再等下去。

日军的防线已经稳固,若再拖延,他们的补给、战线部署都会更加完善,到时候我们再想打,代价会成倍增加。”

“可问题在于——”

孔德翻开一份机密文件,沉声道:

“军需物资的筹备,最快也要半年后才能到位。这一仗事关重大,即便顺利,也得打个大半年,物资不足,根本无法确保战果。”

陈望眉头微蹙,半年时间,足以让战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就是国军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了,如果半年后再行动,等于给了日军充足的准备时间。

届时,数十万华夏军队,将不得不面对更加严峻的战场局势。

可如果提前行动,缺乏足够的物资储备,战事恐怕难以支撑下去。

而且,各部大军,现在也还没有准备好,无论是此时还在华东休整的中央军主力,还是地方军。

朱良微微侧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陈望,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问道:

“陈望,陈家在海外,还能通过私人途径,搞到西方的先进武器,对吧?”

此话一出,另外两人的目光也瞬间看向了陈望。

国府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武器,几乎都是各国淘汰的丐版装备,真正的先进武器,他们根本买不到。

而陈望不同,他此前通过陈家在海外的资源,已经为军队引入了不少先进设备。

若能再提供性能远超日军的战机、坦克、重型火炮,北伐的胜算,将大大提升!

陈望面不改色,语气不紧不慢道:

“坦克、战机、火炮……这些都能从私人途径,搞到一些,但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