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白驹”再现(2 / 2)

这使得十分注重主力舰编队航速的国防军,不得不对此进行更多的考虑,建造一型快速战列舰也就成为了最终的选择。

两艘新舰以“白驹”和“鹿鸣”作为名字,这些传统舰名的再度出现,也代表着海军的优良传承。

1923年3月“白驹II”号战列舰在雷州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四个月后“鹿鸣II”号于胶州海军造船厂开工。

身处和平时期,两舰的建造进度比较缓慢,直到1927年12月和1928年3月才相继完工,单舰造价则涨至3,160万华元。

“白驹II”级全长223.2米,宽31.3米,吃水9.5米,标准排水量35,000吨,已是齐着条约的最上限,满载排水量为42,000吨。

该级舰采用平甲板船型,高干舷,直线前倾型舰艏,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人员编制为1,788人。

在外观上,“白驹II”级的前桅杆与指挥塔、舰桥等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塔型桅的整体式样,后桅杆则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三脚桅结构。

为了保持较高的航速,舰上安装有四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装有十二座高压重油专烧水管式锅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大输出功率115,000马力,设计航速27节,15节航速下的最续航力为8,000海里。

由于受到排水量的限制,“白驹II”级在设计上根本不可能达成“理想型战舰”的目标,只能在一些性能上做出牺牲,并尽量保持机动、火力和防护之间的平衡。

其中表现在火力上,就是无法安装像以往那么多数量的主炮,导致在齐射中炮弹的投射量出现了大幅下滑。

出于均衡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海军为“白驹II”级选择了四组双联装的主炮布置方式,四座炮塔呈两两背负的沿中线安放于前后甲板。

这八门1923年型50倍径406毫米主炮,最大射击仰角为40度,最大射程38,000米。

“白驹II”级的副炮为十六门1916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以双联装炮塔的方式,对称的列于两舷,并分作上下两层摆放。

对防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得到提高,1917年型40倍径100毫米高射炮的数量被提高到了六门。

此外舰上另装有八座双联装最新研发的1925年型70倍径37毫米高射炮,这款高炮的性能十分优异,此后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的各型战舰,并不断得到升级改进。

“白驹II”级的主副炮皆设有最新式的独立的火控系统,正常情况下舰上还搭载有三架,可用于侦察和观瞄的水上飞机。

为了便于这些飞机快速起飞,在舰艉的上甲板装有两座飞机弹射器,以及一部回收飞机的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