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航空母舰(1 / 2)

与其他“后日德兰型”主力舰一样,“白驹II”级战列舰在防护上也采取了对核心部位进行“集中防御”的设计思路。

这些需要被重点照顾的部位,主要有动力舱室、指挥系统建筑、弹药库和主炮等。

为了在有限的吨位条件下,尽可能的加强对这些要害的保护,在设计上就要做出更多的考虑。

处于中心区的各个设施,包括两端的主炮塔在内,都被布置得十分紧密,以图最大化的压缩这个核心区域的长度。

此外,为了节约吨位,在保证强度和质量的前提下,广泛的采用了能够降低结构重量的新型材料,以及可以减重的建造方式。

在装甲结构极为复杂的“白驹II”级上,位于一号至四号主炮塔之间的侧舷主装甲带,最大装甲厚度为350毫米,并首度尝试使用了倾斜装甲,装甲带在向下延伸时形成了17度的内倾。

这条主装甲带的上缘高于中甲板,下缘则延伸至水线以下,最终探至防雷突出部的侧后,装甲厚度也逐渐减至180毫米。

横在主装甲带两端,即一号和四号主炮塔基座外侧的,是装甲最大厚为280毫米的横向水密主舱壁。

在舰体侧舷主装甲带之外,则依然保留了不算十分完整的上装甲带和前后装甲带,但装甲的最大厚度只有70毫米,聊以抵御轻型炮弹和弹片的破坏。

在水平防护方面,“白驹II”级采用全平甲和多层装甲甲板的模式。

其中最为厚实,也是最具连贯性的是下甲板装甲,核心区域的装甲最大厚度为150毫米。

中甲板装甲的最厚处位于舰体后部,这个最大值为100毫米。

此外,在部分要害部位还设有上甲板装甲,其最大厚度为50毫米。

主炮塔的正面装甲厚达420毫米,侧面和后面的装甲厚300毫米,顶部的装甲厚180毫米,基座的最大装甲厚度为400毫米。

“白驹II”级的指挥塔,垂直面的装甲最大厚度为380毫米,水平面的最大装甲厚180毫米。

另外,烟道的装甲最大厚度为170毫米,副炮炮塔装甲为50毫米,火控台则拥有100毫米的最大装甲。

“白驹II”级在舰体水下防护方面,已经十分完善,拥有完整的几乎纵贯全舰的双层底结构,和合理且划分细致的水密分区,以及高效的注排水系统。

鱼雷防御系统(TDS)主要由四层防雷舱,和两道纵向的装甲隔舱壁组成。

其中靠外侧的装甲隔舱壁,厚55毫米,并与侧舷装甲带下缘相连,另一道装甲舱壁的厚度为35毫米。

防雷舱室则由防雷突出部和内嵌舱室共同组成,在确保了防雷纵深的同时,还尽可能的维持了舰体水下部分的线型。

另外,受到特别重视的,供弹系统和弹药舱的防护性及防闪爆性能,皆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消防等管损系统也被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