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账目有异(1 / 2)

自从上任以来,良县县丞卫行云就一直窝在府库中看卷宗,听说此前他在刑部,并做过大理寺少卿,良县郑县令便让他负责整个良县的刑狱。

这良县地处京畿西南,地方偏远,且辖内多山区,整个辖区较为闭塞,百姓生活不像其他郊县那么富裕。

这是卫相特意挑的这么个地儿。他好不容易保住了卫行云的功名,心知此事圣人正在气头上,不宜让儿子在圣人跟前晃悠,别再触怒圣衣。

这良县虽然地处偏远,出行较为闭塞,可对于卫行云而言,也算是一件好事儿,地处偏远,物资贫乏,百姓生活较为贫瘠,这样地方就不招这些京城大员们的待见,也就少了被卷入京城风云的可能性。

卫相这个几经风雨的老油条,已经敏锐的感知到暴风雨要来,他要为卫家保存一条后生力量。长子卫云堇已经成为废人。稳妥起见,他把次子卫云舒送入军中,一文一武,他希望这二人在这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中,能保住卫家。

即便保不住,也能给卫家保留一个有生力量。

良县积攒了大量未决案件,案件从偷盗到拐卖、劫掠、杀人都有,其中匪患最为严重,经常有匪患下山骚扰百姓,掳掠良家妇女,看着这些恶性事件,卫行云皱着眉头攥起了拳头,义愤填膺,忍不住暗骂,这良县县令真是个吃白饭的。

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清理积案。当和光来县衙找他时,他正好带人上山清理匪患。因为这几年里有不少百姓来县衙告状,说自己的女儿被山匪掳走。这些山匪,县里也清剿过多次,但始终屡禁不止。

卫行云便在郑县令面前立下军令状,一定要清剿这些山匪。和光现在任东宫侍卫长,和尘任副侍卫长,负责护卫离琴翊琛的安危,承影骑则任东宫禁军统领。

见到东宫的侍卫长,郑县令一脸的谄媚,一阵寒暄之后,得知和光是来找卫行云的,便告知他需要等等,卫行云带人去剿匪。

“卫大人的确是个难得的好官,自从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清理积案”郑县令对卫行云评价极高。“他看到卷宗中有好几起山匪掳掠良家妇女之事,便下决心一定要清理匪患。”

郑县令的言语间对这位卫大人极为满意:“他今日一早就就带人上山了,想必晚些时候才能回来。还请和将军在衙门里稍候。”

“无妨,有这样的好官,是百姓之福。”这让和光对这位卫大人感观极好。“我在这里稍候便是,郑县令可自行去忙。”

打发走郑县令,和光等的百无聊赖,便打算去府衙外面逛逛。这良县的确物资贫乏,街道上并不繁华,其他地方随意可见的小摊,在这良县并不常见。他走了很久,才遇到一个挂着卖羊肉汤的牌子。

热气腾腾的汤锅里,翻滚着滚烫的白汤,摊子的碗里摆着大块儿的羊肉,看的和光垂涎三尺。和光自幼跟着离琴翊琛,山珍海味也吃了不少,对这种小摊天然没有抵抗力。

他要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就着小白饼,把小白饼掰成指甲盖大小,泡在羊肉汤里,再往里面撒点辣椒酱,味道鲜美极了。

和光沉浸在美味的羊肉汤里,并未注意到他旁边的桌上来了四个习武装扮之人。他们鬼鬼祟祟的,神情紧张,瓮声瓮气的往摊子上的碗中扔了一串铜钱:“老板,来四碗羊肉汤。”

刚坐定,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骂骂咧咧的说道:“老大,我们好不容易打听到,那银子就在良县,可这些日子我们快把这良县反翻过来了,也没找到啊……”

那个被称为老大的人,瞪了他一眼:“就你能嚷嚷,你再大点声,让这良县的人都听到……”

那人悻悻的闭了嘴。

说话声音都不大,寻常人根本听不到,但和光内力深厚,隔空听音的本领一向很强,那些人所说的,一字不漏的被落到了他的耳中。

他不动声色的观察了那四个人的穿着打扮,虽然都是武林人士的装扮,但从面相来看,他们并不像好人。

离琴翊琛告诫过和光,不要节外生枝,他便未多做停留,吃完羊肉汤后,便起身回了县衙。

酉时左右,卫行云终于带着人回来了,这一行收获颇丰,把附近山上一伙山匪一网打尽。

卫行云这一次的收获,倒是惊的郑县令目瞪口呆。急忙上前恭维到:“卫大人真是好本事,第一次上山,就给了这些匪患致命一击,想来这附近的其他山贼,以后也会收敛许多。”

没想到,卫行云直接说道:“今日只是开始,只要我在这良县一天,我就一定要把这些为祸百姓的山匪一网打尽。”

郑县令一愣,脸上露出些许尴尬。不难想象,山匪为何屡禁不止,不过是因为有衙门护着,彼此利益勾结。但卫行云似乎不想与他们狼狈为奸,致力于将匪患一网打尽。这样的确会让郑县令有些为难。

他打了个哈哈,话锋一转:“卫大人,今日您辛苦了,只是太子侍卫长和将军奉太子御令来找卫大人,还请卫大人去见一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卫行云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太子会派人来找他,但仔细一想,也就不难理解,离琴翊琛上台,一定要把言兴玉捞出来,那太子一定会找他。

果不其然,在和光说明来意之后,卫行云沉声道:“和将军,关于案子的所有查找细节,都在卷宗中,下官离任时,已经交接清楚。”

“只是让在下一直比较在意的是,言大人当年查办永安楼一案,闻少禹虽然承认自己贪墨,但是在查抄闻家时,查抄的数量与户部调拨给工部的银两数量对不上。”

和光心下一惊,“这是怎么回事?太子殿下查阅卷宗时,并未发现异常。”

卫行云端起茶盏,润了润唇:“当年户部调拨给工部修建永安楼的银子一共是四百八十五万两,但工部卷宗上的记载,建造永安楼实际花费四百四百五十万两。当初的工程款项,一共结余三十五万两,原本此事,应当是值得褒奖的一件事。”

“但当年永安楼出事之后,发现他们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之后,言大人查出来,他们建造永安楼,实际只花了三百五十万两。”

和光脸上写满了惊讶:“这么说,有一百万两被贪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