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次战役(1)温井打响第一枪(1 / 2)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6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一场战役,历时13天。

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以后,进展迅速,气焰嚣张,10月10日占领元山,19日占领平壤。

“联合国军”占领平壤以后,更加无所顾忌向北推进。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出兵参战的“可能性很小”,取得这场战争胜利已成定局,叫嚷要在“感恩节”(当年为十一月二十三日)前结束战争。

于是命令部队以最快速度向中朝边境推进,妄图在严冬大雪来临之前,前出到中朝边境,抢占要点,堵住朝鲜人民军的退路,一举消灭人民军,摧毁朝鲜人民政权,占领朝鲜全境。

10月20日,西线南朝鲜第2军团的第6、第7、第8师进到顺川、新仓里、成川、破邑一线,距离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130公里;而东线的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占领五老里和东海岸的洪原地区,进至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

而此时,志愿军仅有4个师又1个团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各部队距离预定防御地区还有120~270公里。志愿军已经不可能先敌进入预定地区,组织防御。

在反复审视地图并判断态势后,麦克阿瑟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确认了当天纸面上的胜利。心情大好的他,在午后正式下达命令,废除了“非南朝鲜部队,不得靠近中朝边境”的指令,要求各部尽快全面向鸭绿江推进。

“联合国军”于10月21日,开始由平壤、元山一线,向朝鲜北部边境全线推进。

为此,美军集中了4个军共10个师另1个旅又1个团的兵力,约13万多人,分东西两线,以师甚至以团或营为单位,采取长驱直入、速战速决的方针,分兵多路,沿交通线向中朝边境疾进。伪军为先导,美、英军殿后,并以车载步兵为前驱。

主力在西线,由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指挥。

在西线左翼集群中,美第8集团军展开5个师又1个旅,以美第1军指挥英第27旅、美第24师、南朝鲜伪1、伪7师由平壤、沙里院地区,沿京义铁路(汉城至新义州)向新义州、朔州、昌城、潼方向推进。

英军率先推进,美军第24师紧随其后。而韩国伪7师则尾随前进,随时准备跃进占领中朝边境的新义州。

在西线右翼集群中,以南朝鲜伪2军团指挥南朝鲜第6、第8师,由成川、破邑、阳德地区沿满浦铁路(满浦至顺川),向楚山、江界推进。韩国伪6、伪8师在德川至球场洞的道路上急速推进,准备攻占朝鲜的临时首都江界。

另以美军骑兵第1师和第187空降团位于平壤、肃川地区,作为集团军预备队。

东线由直属东京“联合国军”总司令部的美第10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德指挥。

在东线,美第10军展开4个师,以南朝鲜伪1军指挥南朝鲜首都师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北青、新兴,然后沿海岸铁路线直扑图们江;

南朝鲜伪3师主力暂时留驻元山,接应美第10军登陆,然后向长津方向推进。以美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分别在元山、利原登陆,然后向长津、江界、惠山镇推进,他们的目标是穿越云山,攻占中朝边境的水丰水电站一带。

然而,就在这几天,朝鲜的战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北朝鲜人民军主力第4师残部,在宁边正面进行顽强的最后防御,而同样负责防御的朝鲜新兵师第18、第31师,自志愿军入朝以来,加速向中朝边境撤退。

原本负责金日成战时前敌总部一带防御的第26师,在接到志愿军换防任务后,也不断回避着伪8师的攻击,最终干脆北撤,潜入妙香山的群山之中。

西线战区的朝军防线崩溃在即。

然而,战况紧急,部分志愿军主力军、师、团依然处于失联状态。

这天,志愿军抵达前线的部队,大多在翻译、联络员的引领下,换防气息奄奄的朝军残部防区。然而,由于志愿军各部,出国后一直保持无线电静默,导致大榆洞志愿军总部和第39军等部队依然处于失联状态。在无法得到志司总部、北京命令的情况下,失联的志愿军各军、师只能按计划继续向前推进。

期间,他们只能通过收音机收听美国之音的朝鲜战争报道来判断前方局势。

幸运的是,继10月23日找到第118师,并将其部署至温井地区后,24日晚间,志司与第40军主力重新取得了联系。根据志司的命令,该军主力迅速在温井一线展开战斗部署。在这一特殊时刻,第40军成为志司应对危局时所能掌控的少数几支主力部队之一。

温井里是位于清川江下游河谷的一处战略要地,其西南方10英里处是云山,东方的熙川为韩国第2军的集结之地,北方的古场洞距离鸭绿江约50英里,与温井之间有公路联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中朝边境多山而崎岖,因此使得温井成了少数能从南方通往鸭绿江畔的关口。这种地势令韩军的调动大受阻碍,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而言却是个实施伏击战的理想地点。

10月22日,韩国伪2军的伪6步兵师集结于顺川、新仓里之间。在此之后,美韩联军加快了北上速度,韩国伪6师主力部队,开入价川、宁边而逼近熙川,伪8师和伪1师则分别抵达宁远和军隅里。志愿军主力距离预定区域尚远,已经来不及在熙川以南打击韩军。

10月24日时,韩国伪6师已经从熙川向西开攻,同日就拿下了温井。

接着,伪6师的第2步兵团准备由温井开赴北镇,而其第7步兵团从温井向古场出发,直接威胁到志愿军的交通线。

由于联合国军尚未察觉志愿军已经入朝参战,又预期朝鲜人民军无力发起反抗,因此在各部队之间没有加强协调。但在这样的情形下,韩6师7团之下的部队还直接抵达鸭绿江畔,完全没有注意到周边的威胁。

1950年10月24日,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场战役——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历史的衔接竟是那么奇妙,昌都战役结束的第二天,抗美援朝第一战打响了!

初冬的寒意在夜幕中弥漫,带着一丝血腥气息。从莫斯科和北京远眺,云山的夜空映照出一片红光。

10月25日刚过子夜,第40军120师360团换上朝鲜军服,顶上了朝军防线。随即,第360团与韩军第1师的前锋部队展开激烈交火。

360团团长徐锐,正是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那个率领一个营深入厉家窝棚、摧毁廖耀湘兵团指挥部的副团长,他所指挥的部队战斗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尽管双方兵力相当,但韩军不仅获得美军战机的支援,还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单兵武器性能也优于志愿军。

因此,虽然志愿军战斗经验丰富,却因急行军而重火力未能及时到位,在双方正面遭遇时,已无施展战略战术的余地,只能就地修筑工事,以防御战方式抵御在美军远程火力掩护下韩军的猛烈进攻。

360团与韩军伪1师一部的激战一直持续到27日夜晚,韩军损失近300人,但始终无法突破云山防线。

深夜,伤亡严重、身着朝鲜军服的360团将防线交给志愿军第39军时,联合国军依然误判这支部队为由中国志愿者和朝鲜新兵组成。他们的依据之一,便是360团比朝鲜人民军的装备还要差。

正是360团打响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第一枪。

当天,第360团与韩国军队伪1师的先头部队展开激烈交战,志愿军在温井一带的南下穿插行动中再次与北进的韩军正面相遇。此时,联合国军终于确认,志愿军已派出规模可观的正规部队进入朝鲜参战。

朝鲜战争的进程从此开始发生逆转。

10月25日凌晨,40军之下的2个师都前往指定的阻截位置——第118师抵达北镇以东、第120师进入云山以北。

40军第118师,是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组建,邓岳任师长,李伯秋任政治委员。

118师师长邓岳在12岁就加入了红军,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投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后西征转战,建立川陕根据地。长征时,三过雪山两过草地。接着奔赴晋东南和冀南,英勇抗击日寇。

然后率部到东北,参加东北保卫战、辽沈战役,继续入关追击,参加平津战役,南下两湖、两广,参加汉口、衡宝等着名战斗,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是首攻海南岛的主力部队。海南战役一结束,又率部首批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该师前身是1940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1旅,1942年 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3年3月番号撤销,旅机关编入鲁中军区机关。

1945年8月中旬组建山东军区第3师;1946年7月31日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第7 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战斗力顽强,作风顽强,战斗积极性高,有朝气,善于夜战及爆破,兼备野战运动与城市攻坚,为东北头等主力师”。

1948年11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118师,辖352、353、354团。

352团的前身是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初,山东潍坊鲁东起义组建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7和第8支队;1939年改编为山东纵队第1支队;该团是抗战时着名的鲁中老一团。

353团的前身是1938年1月,山东泰安徂徕山起义组建的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4支队,在汇入了莒县十字路起义武装、淄博黑铁山起义之抗日救国第5军一部后,编为山东纵队第4支队;是抗战时着名的鲁中老二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354团前身是1945年8月由本溪煤矿特殊工人组成的工人纠察队,后编为冀热辽16军分区21旅62团,其2营是抗战时八路军鲁中军区老部队。

在战斗爆发之前的部署中,40军的任务便是准备到温井以北和以西地区、并在当地对韩国伪6师施以包围和消灭之术。

南朝鲜军第1师先头部队为抢头功,以坦克14辆、自行火炮1门,后随摩托化步兵成一路行军纵队沿云山至温井公路继续北犯。7时许,南朝鲜军进入我第120师360团阻击地域。360团战斗经验丰富的徐锐团长沉着冷静,继续往里放敌人。

行进途中,一位小个子军官从吉普车上跃下,将一位“阿爸吉”(朝鲜语中对老大爷的称呼)从车上拽下。小个子军官指着山头发问,反复询问,然而老者只是摇头,默不作声……我军战士皆为老者的铮铮铁骨所折服,人人义愤填膺,誓要为朝鲜人民报仇雪恨,握枪的手都因愤怒而微微出汗!

但由于没有接到命令,他们不敢擅自开枪……

此时,敌军大部队已进入我军的有效射程范围。小个子见老者始终摇头,急得直跺脚,竟抬手给了老者两个耳光,随后又拔出配枪,欲将老者击毙。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忍无可忍的一排长刘汉生高声喊道:“打!”

石班长随即扣动扳机,小个子应声倒地……

紧接着,团里的炮兵和火箭筒一同开火,炮弹在敌群中接连爆炸。猛烈的炮火,吓得敌坦克急速后退,退至九龙江畔的大桥旁。敌军的步兵则暴露在阵地前,陷入一片混乱。1 营营长宋汉珠见此情形,当机立断,紧急命令 1、3 连发起进攻。

勇士们犹如猛虎下山,枪弹、手榴弹如雨点般射向敌群。直杀得敌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惊慌失措,狼狈逃窜……经过短暂的激烈交锋,共俘虏敌军 30 余人,击毁吉普车 1 辆,缴获步话机 1 部。

云山方向间洞南山,伪1师先头部队被击退,敌似被打懵了,许久没缓过气来,敌团长赵在美心中纳闷:自仁川登陆以来,从未遇到顽强抵抗。这里的"人民军"怎么这样厉害?!

为挽回面子进行报复,他调集20余门榴弹炮、14辆坦克,掩护两个营的兵力,向间洞南山发起疯狂进攻,企图开辟通路。

敌榴弹炮、坦克激烈轰击,空中又飞来20余架飞机轮番投弹、扫射……顷刻间,在不足500米的阵地上,已落下1000多发炮弹,炸得树木折断,山石横飞,弹痕累累,大火熊熊,浓烟滚滚,阵地已经变成一片火海,伪1师又发起漫山遍野的集团冲锋。

3连连续击退敌人6次进攻,阵地上只剩下18位勇士在继续战斗。敌人在坦克、火炮的掩护下,趁着我军手榴弹、枪弹稀少,竟有20多个敌人乘势攻了上来,白刃战十分激烈,阵地已有丢失的危险。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英雄的3班长石宝山,为保护朝鲜的革命根据地和祖国人民的安全,立即奋不顾身地抱起两根爆破筒,拉下导火索,勇猛地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石宝山,是志愿军出国作战,第一位牺牲的"王成式"的英雄!120师师史是这样记载的:"石宝山同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第一位决死献身的伟大英雄。他是我师的骄傲!是志愿军的骄傲!也是为中国革命和世界和平英勇献身的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突出代表!"

敌久攻不下,赵在美便改变战术,重新调整部署,调集坦克掩护,从间洞沟口迂回3连之侧背。敌之企图被营长宋汉珠识破,他见敌坦克好似移动的碉堡火力威胁最大,便命令2连组织打坦克,牵制敌人,保证3连侧翼安全。

2连连长郭善训,战斗经验丰富,组织爆破组和火力掩护组,由3排长邵振东负责,携带7根爆破筒,冒着敌机轰炸和炮火的封锁,沉着地冲过200米的开阔地,占据了公路左侧的有利地形。

敌坦克抵近,9班长秦永发抱起一根爆破筒坚定地说:"排长,我先上。如果牺牲,马天池接着上。"说完,他和马天池一道,在火力的掩护下,冒着敌坦克射击,敏捷地匍匐前进。

二人刚绕过路边的草垛,迎面开来一个庞然大物,一人多高的履带,装甲足有102毫米厚,车上炮塔像一座旋转的大碉堡,安装有90毫米的大炮。轰轰隆隆前进,碗口大的石头都被它碾得粉碎,地面被压得不住地颤抖。

事后得知:这是 M -46"潘兴"坦克,是二战末期,由美国约翰·丁潘兴将军发明的,战斗中威力很大。

面对庞然大物,秦永发毫不畏惧,趁坦克盲目射击,敏捷地几个箭步窜至第一辆坦克旁边,接近尾部,拉开导火索,迅速将爆破筒插进履带。秦班长刚想滚下,忽见坦克一颠,爆破筒掉了下来。

这时,滚动的爆破筒"啦啦"冒着白烟,随时都有爆炸危险。秦永发情急之下,冒着生命危险,眼疾手快抓起爆破筒,复插进尾部的发动机,随身滚下公路,随着一声巨响,坦克履带哗啦啦落地,瘫痪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志愿军出国炸毁的第一辆坦克,后边的见势不妙,掉头便逃。宋营长趁势,令1、2连出击,解除了敌人对3连侧后的威胁。

战后,秦永发成为志愿军第一位反坦克英雄,马天池也荣立战功!

与此同时,10月25日8时, 118 师方向,侦察员察觉温井之敌已出动,旋即向师部呈报。邓师长闻之甚喜,搁下烟,抄起电话机向志司禀报。

洪学智副司令员抢先接起电话问道:“你是何人?”

“我是邓岳,向您报告,敌军已出动。”

“美军,还是韩军?”

“侦察员听声,不是美军,像是韩军。”

“是韩军的话,你们就大胆地往里放,让敌人钻进'口袋',聚而歼之。”

“明白,坚决执行命令!”

邓放下电话,披上大衣步出指挥所,透过望远镜望见:温井通北镇之公路上,两水洞方向已尘土漫天,蔽日遮天……渐次传来马达之声。与此同时,354 团参谋长刘玉珠瞧得更为真切,他恐战士复仇心切,难以沉稳,遂通告各营。

"注意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开枪,不要过早暴露自己!加强戒备。"

敌人行进速度慢慢腾腾….

志愿军 40 军 118 师师长邓岳,果断下达命令,指示先头部队 354 团迅速就地隐蔽,构建严密的伏击圈。

此伏击圈的位置,恰在温井至两水洞的公路旁。东侧是茂密山林,极利于隐匿;公路西侧,则是宽阔的九龙江;且随着公路延伸,山谷渐趋狭窄,是打伏击的绝佳之地。时间紧迫,354 团各营依照分工,争分夺秒挖掘掩体,精心伪装,构筑坚固野战工事,严阵以待,静待来敌。

354 团团长褚传禹与政委陈耶,边做安排边深入研究部署及战法:

3 营驻守富兴洞、239.8 高地,负责拦击头部;1 营据守长洞、丰下洞,配备团属炮兵,负责斩断腰部;2 营镇守 216、409.5 高地,此处至关重要,配备两挺重机枪,由 2 营副营长戴成宝亲自指挥,负责截断尾部。

戴成宝曾在海南战役时率先登陆,直插敌纵深二十余里,摧毁敌炮阵地,为大部队登陆提供掩护,发挥过关键作用。

不难看出,他们运用的是"三先"战术:拦头、截尾、斩腰,狠狠地打击敌人!

迎面之敌是接到团部命令,北上进攻北镇的韩国陆军伪6师2团前卫部队第3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