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蒲门海贸绽新光(1 / 2)

正德年间,暖春的柔风如轻纱般悠悠拂过沿海的蒲门所城。

这座小镇在岁月的长河中,曾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海上贸易的关键枢纽。

遥想元朝之时,千帆竞逐,万商云集。

异域的香料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精美的瓷器绽放着典雅的光泽,华丽的丝绸舞动着绚丽的风姿。

码头处喧闹震天,街道两旁商铺鳞次栉比,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商人穿梭如流,吆喝声、议价声交织成一曲雄浑的繁荣乐章。

然而,时光流转,如今的蒲门所城却深陷困境的泥沼。

海禁的政令犹如沉重的铁锁,紧紧束缚住它前行的脚步,海盗的频繁侵扰更是让这座小镇伤痕累累。

港湾内,腐朽破败的船只横七竖八地随意搁浅。船身的木板在海水无情的侵蚀下千疮百孔,犹如岁月狠狠刻下的一道道伤疤。

海岸边的防御工事也已年久失修,石块剥落,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曾经热闹非凡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仅有几家勉强维持生计的小店,店内货物寥寥无几,店主人眼神黯淡无光,深深的无奈与绝望溢于言表。

……

在繁华的大都城中,林羽站在熙熙攘攘的街头,身旁人群来来往往,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可他却眉头紧锁,仿佛置身于喧嚣之外,心中满是忧虑。

他喃喃自语:

“如今这海禁政策如此严苛,沿海的诸多城镇经济凋敝,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我怎能坐视不管?”

就在这时,一位游历四方的老者与他在街头相遇,老者向他讲述了蒲门所城的故事:

“……闻其往昔,千帆竞发,万商云集,乃海上贸易之昌盛之所。然时过境迁,今因海禁之策与海盗侵扰诸般缘由,衰败不堪,民生维艰。”

林羽听闻后,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他决定前往蒲门所城,探寻重振海上贸易之路,为百姓谋一条生路。

于是,他开始四处奔走,召集志同道合的伙伴。

这一日,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林羽的小院里。

林羽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站在庭院中央,身姿如高山之松般挺拔,眼神坚毅而睿智,仿佛能穿透重重迷雾。

他那宽阔的肩膀像是能扛起千斤重担,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面前的几位好友,双手抱拳,神色郑重:

“诸友,近闻蒲门所城昔时辉煌无匹,为海上贸易之要枢,然今衰颓若此,百姓苦困。吾决往之,重振海上贸易,未知诸友愿与吾同往否?”

众人齐声应道:“愿与林兄共赴艰难!”

随后,他携着挚友沈瞻远以及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毅然踏上了前往蒲门所城的征程。

沈瞻远出身于书香门第,面容清瘦却不失俊朗,恰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他身着一袭青衫,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气,仿佛从古老的书卷中走来。

那一双深邃的眼眸,犹如深邃的湖泊,透着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悲悯。

林羽与沈瞻远相识于一个破旧的书肆。

那日,两人同时伸手去拿一本罕见的古籍,目光交汇,瞬间便觉彼此心灵相通。

自那以后,每逢月上柳梢头,两人便相聚在林羽的书房中,常常彻夜长谈。

林羽心潮澎湃:“瞻远兄,汝观今之世,百姓生计维艰,吾等安能作壁上观?”

沈瞻远轻轻点头,应道:“林兄所言极是,吾等当有所作为。”

他们共同探讨古今兴衰、民生疾苦,皆怀着一颗经世济民的壮志雄心。

此次听闻林羽欲在蒲门所城探寻重振海上贸易之路。

沈瞻远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书卷,来到林羽面前,坚定地说道:

“林兄,吾愿与汝同行,定当为此伟大事业出谋划策!”

初入蒲门所城小镇,林羽他们便瞧见一位老渔夫落寞地坐在街边,面前摆放着几张破旧不堪的渔网,粗糙的手指正熟练地修补着一处破损,眼神却空洞无神,痴痴地望向远方的海面,似在回忆往昔的繁华盛景,又似对当下的艰难困境感到无比迷茫。

林羽快步上前,恭敬地拱手行礼,轻声问:

“老伯,此镇上可还有知晓航海贸易事宜之前辈?”

老渔夫缓缓抬起头,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他沉默良久,才沙哑着嗓子:

“早年倒是有不少能人,现今嘛,大多都被此艰难时世消磨殆尽,所剩无几喽。”

林羽心中满是惋惜,但希望的火苗并未熄灭,继续在小镇中挨家挨户地寻访。

他沿着坑洼不平的青石街道,走过一间间紧闭或半掩的门户,询问着每一个可能知晓的人。

晌午的阳光炽热,林羽的额头布满汗珠,却仍未停下脚步。

就在他几乎要感到绝望之时,一位在街角卖茶水的老者,听闻他的来意,微微眯起眼睛,思索片刻后说道:

“若欲寻彼曾于远洋商舟上之梢公,不妨往镇西头那狭深幽曲之小巷试寻机缘。”

小主,

林羽谢过老者,匆匆赶去。

他踏入小巷,脚下的石板路长满青苔,湿滑难行。

小巷两旁的房屋破旧而低矮,偶有几声犬吠从紧闭的门后传来。

林羽小心翼翼地前行,直至小巷的尽头。

在那里,一间简陋的茅屋映入眼帘,屋前一位老者正坐在木凳上,修补着一张破旧的渔网。

林羽上前询问,得知此人正是他苦苦寻找的曾在远洋商船上担任梢公的刘老爹。

刘老爹的住所简陋至极,一扇摇摇欲坠的木门在海风的肆意吹拂下发出“吱呀”的凄惨声响。

屋内光线昏暗如夜,几件破旧的家具摆放得杂乱无章。

林羽等人小心翼翼地跨过门槛,带着满满的真诚与期待:

“刘老爹,吾等闻您往昔之履历,今欲于蒲门所城重振海上贸易,恳请您相助。”

刘老爹面露难色,无奈地摇着头:

“年轻人,此事谈何容易!现今无船可用,货物亦无处筹备,海上航道危机重重,四处皆为海盗眼线,此事难办呐!”

林羽并未被这重重困难击退,他目光坚定,转身对着伙伴们振臂一呼:

“诸位,困难虽多,但吾等岂能退缩!”

伙伴们齐声应和,个个摩拳擦掌。

于是,他们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写现状。

他们挽起衣袖,拿起工具,毫不犹豫地加入到百姓们修缮房屋的队伍中。

林羽亲自爬上屋顶,费力地搬运着沉重的瓦片,汗水如注般湿透了他的后背,顺着脸颊滑落,滴滴答答地滴在脚下的屋瓦上。

一旁的百姓仰头喊道:“公子,您歇歇,莫累坏了身子!”

林羽大声回应:“不打紧,早一日修好房屋,大伙便能早一日安住!”

沈瞻远也未曾闲着,他帮忙清理街巷中的杂物和垃圾,将散落的石块和废弃的木料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他边干活边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大娘,您家中近来可好?”、“大叔,这生活可有什么难处?”同时,他还用温暖如阳的话语慰藉他们疲惫而又脆弱的心灵。

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几户人家被这份真挚和执着深深打动……

一位老者走上前,拉着林羽的手:

“大人,汝等如此诚心相帮吾等,吾等实无甚好物件,此乃自家精心所制之特产,还望公子莫嫌。”

说着,纷纷拿出了自家的宝贝。

有的是用新鲜海鱼腌制晾晒而成的鱼鲞,鱼身饱满丰腴,色泽诱人,散发着浓郁醇厚的咸香;

有的是用柔韧的海草编织而成的精致篮筐,编织纹路细密紧实,图案精美独特,宛如艺术品;

还有的是妇女们用细腻的贝壳精心打磨制作的小巧饰品,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泽,造型别致可爱,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特产被交到林羽手中,百姓们的眼中满是期许与信任,仿佛将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林羽他们身上。

站在远处的一位孩童,扯着母亲的衣角,奶声奶气:“娘,哥哥们真好,以后咱们日子也会好起来的吧。”

母亲微笑着点头,目光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为了解决船只的难题,林羽带着伙伴们沿着曲折起伏的海岸线苦苦寻觅。

海风如咆哮的巨兽,呼啸着扑面而来,瞬间吹乱了他们的头发。

那强劲的风力好似一双无形的大手,推搡着众人,让人难以站稳脚跟。

脚下的沙滩松软湿滑,每走一步都深陷其中,仿若陷入了无尽的泥沼,举步维艰。

众人相互扶持,艰难前行。

林羽喘着粗气,大声喊道:

“大家再加把劲,定能找到可用之船!”

终于,在一处隐蔽的海湾角落,他们惊喜地发现了一艘半沉在浅滩中的旧商船。

船身布满了青苔和藤壶,桅杆断裂,船帆也已破碎不堪。

林羽却如获至宝,眼中大放光芒,兴奋地高呼:“找到喽!找到喽!”

他立刻组织众人,齐心协力地将船拖上岸。

“一二三,用力!”林羽喊着号子。

“嘿哟!嘿哟!”众人应和着,汗水如雨般洒落。

上岸后,林羽又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搜集木材、铁钉、绳索等工具和材料,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复工作。

在修船的那些日子里,林羽与工匠们一同日夜操劳。

他手持斧头,用力地砍削着木材,手掌被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血泡破裂后又与汗水混合在一起,刺痛难忍。

一旁的工匠劝道:“林大人,您歇会儿吧!”

林羽咬着牙,回道:“不碍事,早一日修好,早一日出海!”

休息的间隙,他便与刘老爹促膝长谈,虚心请教航海的技巧、海上的风向水流变化规律以及那些遥远国度的奇风异俗和贸易行情。

刘老爹绘声绘色地讲述着:

“于狂风巨浪之中,务必稳住舵,顺着浪头之力操控舟船以保平衡。观星辰与罗盘以辨方向时,断不可有半分差池。不同海域之险各异,或暗礁密布,或海盗横行……”

小主,

林羽听得聚精会神,心中对那片广阔无垠的大海彼岸的世界愈发充满了向往和憧憬。

此刻,林羽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蒲门所城的商船再次扬帆远航,驶向世界各地的繁荣景象。

沈瞻远也在一旁充分发挥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他用手中的笔详细地记录下这些珍贵的故事和小镇的现状,包括百姓们的生活困境、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在修复船只和筹备贸易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他面带期许,目光炯炯:“林兄,日后将此些整理成册,定能让更多人了解蒲门所城。”

同时,沈瞻远还利用自己的文学才华,挥毫泼墨,为林羽等人撰写了一份情感真挚的倡议书。

只见那倡议书上字字句句饱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