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智解蒲门三忧(1 / 2)

蒲门所城的海风携着咸湿的气息,肆意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间,撩动着城楼上林羽的衣袂。

他身姿挺拔如松,深邃的目光凝视着远方波涛汹涌的海面,可心思却全然系在城中百姓的生计与所城的未来发展之上。

自上次击退那股神秘海寇后,蒲门所城并未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安宁。

那一日,海面上狂风肆虐,浪涛汹涌,乌云似墨般滚滚压来,天地间一片昏暗。

突然,一群神秘海寇的船只恰似恶狼般凶猛地呼啸而至。

他们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疯狂叫嚣着:

“将蒲门所城洗劫一空!”

林羽面对此等危急之境,毫无惧色,迅速且有条不紊地组织起城中的军民。

他目光坚毅如钢,声如洪钟地大声喊道:

“乡亲们,为了吾等家园,为了吾等亲人,今日定要让此等海寇有来无回!”

众人闻之,群情激昂,齐声响应,士气高昂似烈火燃烧。

渔民们毫不退缩,毅然驾着小船,勇敢地在海面上与海寇巧妙周旋,为城中的防御竭尽全力争取宝贵的时间。

而城墙上,士兵们个个神情肃穆,拉满弓弦,箭头稳稳对准来势汹汹的敌寇。

海寇们妄图强行登岸,林羽毫不犹豫,亲自率领一队英勇无畏的勇士,手持锋利兵刃,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纵横,喊杀声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一名海寇面露凶光,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弯刀朝林羽猛砍而来。

林羽身形敏捷,侧身一闪,紧接着反手一剑,精准地刺中那海寇的胸膛。

林羽怒目圆睁,怒吼道:“犯吾城池者,死!”

在军民齐心协力之下,海寇们渐渐力不能支,最终不敌,丢下几具冰冷的尸体,仓惶狼狈逃离。

然而,海寇的凶残劫掠致使海上贸易几近瘫痪。

那些曾经在波涛之间自由穿梭的商船,如今皆因惧怕危险而纷纷改道绕行。

靠海为生的渔民们也只能在近海处战战兢兢地撒网,收获却寥寥无几。

市场上的货物变得极度稀缺,物价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直线攀升。

百姓们的生活愈发艰难困苦,愁云惨雾笼罩着整个城池。

祸不单行,城中的主要水源地又遭到了山洪的猛烈冲击。

大量泥沙淤积其中,原本清澈见底的水流变得浑浊不堪,供水严重不足。

百姓们为了获取一点生活用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此日子可怎么过哟,每天为了一口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一位老者捶着腰,无奈地叹息着。

“正是啊,啥时候是个头啊!”

一位妇人满脸愁苦,跟着抱怨道。

“老天爷咋就不开眼,给吾等一条活路啊!”

一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愤愤地说道。

林羽内心无比清楚,要是不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蒲门所城定会深陷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再无重见光明的可能。

只见他眉头紧皱,目光坚定,没有一丝迟疑,当机立断地发出召集令:

“速速召集城中官吏、乡绅和老者,前来议事堂共商大计!”

瞬间,城中的官吏们放下手中繁忙的事务,德高望重的乡绅们整理好衣冠,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老者们也步履匆匆……

庄重肃穆的议事堂内,气氛凝重。

烛火在风中摇曳,映照出众人焦虑的面容。

林羽率先开口:

“诸位,如今蒲门所城危机重重,若不想办法应对,恐将万劫不复。”

众人纷纷点头,一位乡绅忧心忡忡:

“正是,此可如何是好?”

一位老者抚摸着胡须,缓缓道:

“莫急莫急,一起想想办法。”

众人齐聚一堂,准备共同商讨应对当下困境的良策。

堂内气氛凝重,众人面色凝重,却又束手无策。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缓缓开口:

“大人,往昔水源亦有泥沙淤积之况,彼时吾等组织百姓一同清理泥沙,复于上游简易修筑堤坝与过滤池,虽未全然解此难题,然亦暂且缓其急矣。”

林羽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思索之色,沉声道:

“此法诚然可行,然,吾今日本欲往水源地详加勘察,觉此事恐非那般简易。此番山洪冲击过后,水源上游之山体有多处已然松动,倘若不加稳固,日后此泥沙淤积之题只会愈为严峻。”

众人听闻,不禁面面相觑,面露难色。

林羽见状,神色坚定地说道:

“诸位莫要灰心,吾已有一全面之方案。

吾等一方面安排人手全力清理水源地之泥沙,同时拓宽并加深河道,如此既能提水流之速,增其自净之能,亦可减泥沙再度淤积之可能;

另一方面,组织工匠们上山,以石料与木材对彼些松动之山体进行加固,以防更大规模之泥沙倾泻。

此外,于水源地之下游,吾曾于一些古籍中见外地精妙之水利之法,吾等不妨借鉴一二,修筑更为精细之多层过滤池,确保流入城中之水清澈干净,令百姓们能安心用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人听了林羽的计划,眼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花,纷纷表示愿意全力配合。

然而,解决了水源问题,经济困境却如同一座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不日,议事堂内,商户们一个个唉声叹气,叫苦不迭,纷纷向林羽哀求:

“大人啊,您务必要救救吾等啊!现今生意着实难以为继,您可否为吾等向朝廷申请减免些许税收,抑或给予些许救济,不然吾等皆得喝西北风矣。”

林羽眉头紧锁,他心里清楚,官府的财力本就有限,一味地救济和减税绝非长久之计,必须得另寻他法。

一日,林羽在城中巡视,不知不觉走到了一条幽静的小巷。

巷子里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他抬头一看,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门口挂着“蒲门鱼饼”的招牌。

林羽信步走进店内,只见店内冷冷清清,一位面容愁苦的店主正无精打采地坐在柜台后面。

“店家,给吾来一块鱼饼尝尝。”

林羽一边说着,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店中,目光急切地看向摆放鱼饼的案台,脸上满是期待的神情。

店主连忙起身,手脚麻利地切了一块鱼饼递给林羽。

林羽接过鱼饼,轻轻咬了一口,瞬间,一股鲜美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他的眼睛亮了起来:

“店家,鱼饼味道如此鲜美独特,为何生意却此般冷清?”

店主无奈地叹了口气:

“唉,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城里经济不景气,哪还有人有闲钱来买鱼饼啊?”

林羽听后,心中一动,一个想法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

回到议事堂,林羽立刻召集了城中所有的商户,高声说道:

“诸位乡亲,吾知尔等今为生意忧,然吾今于城中巡视,见吾蒲门所城有诸多特色之物,诸如鲜美之海鲜干货、精美之特色手工艺品、令人回味之传统美食等,此皆吾等之宝藏也!

吾有一念,可将此诸物统一包装与宣之,铸吾城之特色品牌。吾于朝中有人脉,将联外地之商会与权贵,荐吾之特色产品,邀其来购或合作营之。诸位意下如何?”

商户们听了林羽的话,先是一愣,继而议论纷纷。

有些商户面露犹豫之色,一位年长的商户站出来:

“大人,您此念固善,然包装与宣传,恐费银两不少矣。且吾等亦不知外者究竟会否喜吾等此诸物啊。”

林羽微笑着说道:

“诸位乡亲,吾知尔等之顾虑。然吾等不可坐而待毙也。前期之投入虽有,然但使吾等之品牌得以传扬,日后之收益必不可量也。

吾举一例,邻之青岩镇,往昔亦与吾等一般贫匮,然其借挖掘与推扬己之特色茶叶,今已成遐迩闻名之富镇,百姓之生活皆获大善。吾蒲门所城有诸多好物,唯吾等齐心,则必可成也”。

商户们听了林羽的话,起初皆面露犹疑之色,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但随着林羽的一番慷慨陈词,他们的目光渐渐变得坚定,最终被说服,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尝试。

与此同时,林羽深知,要想让蒲门所城真正繁荣起来,光靠商业还不够,还必须加强海防力量。

一日,林羽身着一袭素袍,在城墙上巡视城防。

城墙上,旌旗猎猎作响,海风呼呼吹拂。

林羽眉头紧锁,目光严肃地审视着。

他注意到所城的卫所士兵们虽然作战勇猛,但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却陈旧落后,许多战船也因年久失修,船身布满了腐朽的痕迹,难以出海作战。

他再次召集了所城的地方官吏、卫所将领以及当地的乡绅富户,于城中一处宽敞的大厅中商讨对策。

厅内,烛光摇曳,气氛凝重。

会上,一位官吏忧心忡忡地说道:

“大人,今之形势,吾等是否当向朝廷申请更多之费用与物资支持?否则此海防何以加强乎?”

林羽摇了摇头,神色凝重:

“诸位,吾亦知向朝廷申请援助乃一策,然今朝廷正值内忧外患之时,北方边境战事频仍,南方诸地亦时逢灾荒,朝廷实难以拨出诸多资源以援吾蒲门所城也。吾等必须倚己谋法。”

众人听了,不禁面露失望之色,纷纷低头叹气。

一位乡绅愁眉苦脸:“如何是好?难道就没有出路了吗?”

卫所将领也是一脸无奈:“如此情形,实难应对啊。”

突然,林羽脑海中灵光一闪,他想起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过沿海地区利用盐田发展经济的记载。

林羽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道:

“诸位莫急,吾想到一个法子!”

众人皆抬头,满怀期待地看向林羽。

林羽接着道:

“蒲门所城周边有着广阔无垠之滩涂地,海水资源丰富,而且日照充足,简直是发展晒盐产业之天然宝地。”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开始交头接耳讨论起来。

林羽兴奋地站起身来:

“吾等可以利用所城周边的滩涂地来发展晒盐产业。此不仅可以解决经济问题,还能为海防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继而露出怀疑的神色。

一位乡绅担忧地说道:

“大人,晒盐可不是一件简单之事情啊,吾等没有经验,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而且盐卖得出去吗?”

林羽耐心地解释:

“诸位,吾知尔等有所顾虑,然此晒盐之理实非繁杂,只要吾等用心而学,必能掌控。

且吾已遣人往周边之城镇与乡村察探盐之市场情状,当下盐之需求甚巨,只要吾等能保盐之质量,销路断无问题。

吾愿亲负此事推行之责,率尔等共学晒盐之技。”

在林羽的劝说下,众人终于勉强同意了这个计划。

林羽立刻行动起来,他迅速组织了一批年轻力壮且有一定知识的百姓,成立了“晒盐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