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绽,如缕如丝的柔和光线,宛如灵动的精灵,悄然穿过那精美的雕花窗棂,悠悠洒落在林羽与苏瑶所主持的文化传承社团办公室。
屋内,社团成员们早已团团围坐,热烈的讨论声交织着丝丝紧张,似无形的网,将整个空间笼罩。
林羽身着一袭素净长袍,身姿挺拔如松,稳稳伫立在一幅气势恢宏的明朝疆域图前。
他神情凝重,宛如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手中毛笔重重落下,笔尖触及地图,发出轻微的“笃”声,而后沉声道:
“诸位,回溯往昔,吾等所办诗词大会、书画雅集诸般活动,于此京畿之地,已然激起千层浪。然欲使大明文化千秋万代,薪火相继,重中之重,实乃在于悉心培育人才。”
苏瑶柳眉微蹙,一袭淡蓝色罗裙随着她轻柔的动作,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丝丝涟漪。她莲步轻移,接过话茬:
“诚哉斯言。近日,吾不辞劳顿,遍访诸多私塾、学堂,竟痛见现今教学之法,刻板教条之极。一味拘于八股,致使孩童于诗词书画、琴棋雅乐等璀璨之传统文化,兴味索然,更勿论育得具创新之精神、可承继文化之大任者矣。”
成员小张挠了挠头,一脸难色,苦笑着说道:
“林先生、苏姑娘,此中道理,吾等皆明。然培育人才,谈何容易!欲聘德厚望重之名师,精编适配之教材,又需寻觅合宜之场地,哪一桩不需耗费巨量银钱?吾等社团,历年省吃俭用,方积攒些许积蓄,于此等庞大开支而言,实如杯水车薪,当此困境,究竟该如何是好哇!”
此言一出,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凝重的气氛如铅块般沉沉压下,让人几近喘不过气来。
林羽眉头紧锁,如拧紧的发条,在屋内来回急促踱步,鞋底与青砖地面摩擦,发出“沙沙”的轻微声响,仿佛是在寂静中奏响的焦虑之曲。
突然,林羽猛地停下,恰似黑暗中骤然点亮的明灯,眼中闪过一丝明亮的光芒:
“有计矣!吾等可广发英雄帖,广邀京城内外文化名家。以传承文化之大任为引,诚心恳请诸公出山,担当客座讲师。此辈前辈,于各自领域皆如泰山北斗,有其鼎力襄助,师资之困,自可迎刃而解。
至于教材,吾等发动社团中通晓古今之博学贤才,参详历代经典古籍,紧密贴合当下实情,精心编撰一套既妙趣盎然,又实用非常之文化读本。”
苏瑶眼睛陡然一亮,恰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接着说道:
“至于场地,吾已思虑良久,以为与寺庙、道观携手合作,实乃上上之策。此等去处,清幽静谧,仿若世外桃源,其间处处氤氲着深厚之文化底蕴,用作讲学之所,当真再适宜不过。”
众人听闻,纷纷点头,如小鸡啄米般,脸上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灼灼光芒。
说干就干,林羽和苏瑶立刻分头行动,犹如两支离弦之箭,向着目标飞速前行……
林羽最先拜访的,乃是着名书法家柳老先生。
踏入柳府的庭院,花香扑鼻,如梦幻般的芬芳萦绕四周。
林羽在书房里,见到了鹤发童颜的柳老先生。他赶忙恭敬地行了大礼,言辞恳切,宛如潺潺溪流,诚挚地表明来意:
“先生,晚辈冒昧打扰,实感愧疚。如今大明文化传承之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晚辈之社团,一心欲开办文化学堂,培育后继贤才,恳请先生出山,为后生们传授书法之道,以及经史子集之渊博学问。”
柳老先生缓缓放下手中的古籍,动作轻柔,仿佛放下的是整个世界,而后捋着胡须,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许:
“难得汝怀此赤诚真挚之赤子心,老夫虽年事已高,精力不复往昔,然亦愿为文化传承之大业,略尽绵薄之力。”
首战告捷,林羽心中信心大增,仿佛鼓足了风的船帆,充满了力量。
然而,尘世诸事,岂会尽遂人愿?命运的轨迹,总在不经意间拐向曲折之路……
林羽怀揣着对传承戏曲文化的热望,寻至知名戏曲艺人周老板处。
踏入戏班子后台,只见杂物杂乱无章地堆积如山,似在诉说着往昔繁华不再。陈旧的气息,如岁月的叹息,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周老板正坐在角落,满脸愁容仿若暴风雨来临前那沉甸甸的阴霾,压得人喘不过气。见林羽前来,他缓缓摆手,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沧桑:
“林先生,并非吾铁石心肠,不愿帮衬汝。实是如今戏曲行当,已如落日余晖,一日不如一日,往昔风光早已消散如烟。愿意投身学戏之年轻人,愈发稀少,吾每日为了养活戏班子一大家子人,已然焦头烂额,实在是有心无力,哪还有心思去授课教人啊。”
林羽心中一揪,赶忙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
“周掌柜,吾深知您之难处,今戏曲一行,确然面临困厄之境。然正因如此,方更需您此般行家挺身而出,将一身精湛技艺传诸后世。您试思之,若戏曲就此式微,祖宗所遗此艺术瑰宝,岂非要于吾辈手中失传?但使您肯倾囊相授,或可重燃后生对戏曲之热忱,令此门艺术再现生机,复又风靡街头巷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老板眉头紧皱,沉默不语,眼神中满是纠结与挣扎。
林羽见状,继续说道:
“周掌柜,您于戏曲之界,德厚望尊,声名远播。您之言传身教,于那些渴慕研习戏曲之青年而言,实乃稀世珍宝,千金难换。若吾等齐心协力,并肩奋进,或能为戏曲行当觅得一线生机,为吾等传统文化,留存一方传承之沃壤。”
周老板沉默良久,时间仿佛凝固,空气也为之静止。最终,他长叹一声,犹如泄了气的皮球:
“罢了,罢了!就冲汝此份执着劲儿,老夫便应下汝。但丑话须说在前头,若到头来,仍无一人愿学,可莫要怪罪老夫。”
且说另一边,苏瑶为寻合适讲学之地,与寺庙、道观沟通合作事宜,却宛如踏入荆棘密布的丛林,举步维艰。
每迈出一步,都似要冲破层层阻碍,艰辛之感如影随形。
那困难如一道道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她的行动。
而她,只能在这困境中艰难摸索前行。
苏瑶去的第一座古寺,庄重肃穆,方丈一听来意,便双手合十,神情慈悲而又坚决,婉拒道:
“施主,本寺素重清净,所求者,乃内心之宁谧与超脱。实难接纳外人于此讲学,还望施主海涵。”
苏瑶并未气馁,如顽强的精卫鸟,接连跑了好几家,却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就在她有些灰心丧气,犹如被霜打的茄子时,一座不起眼的小道观里,观主却爽快地答应了:
“弘扬传统文化,本乃吾等方外之人素愿。观中场地虽狭,稍显简拙,然愿为汝等行此方便之事 。”
在林羽和苏瑶的不懈努力下,犹如水滴石穿,师资和场地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社团成员们也日夜赶工,全身心投入到文化教材的编写工作中。
他们如勤劳的蜜蜂,查阅海量古籍,在浩瀚的书海之中穿梭寻觅;反复讨论修改,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经过千锤百炼,力求让教材既生动有趣,能如磁石般吸引学生,又能准确无误地传达文化精髓,如明灯般照亮传承之路……
数月转瞬即逝,承载着众人殷切期盼的文化传承培训班,终于在那座清幽的小道观中正式开班。
道观内的教室虽质朴无华,此刻却洋溢着蓬勃朝气。
只见教室里座无虚席,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如同一群即将踏上神秘旅程的探索者,个个精神抖擞。
他们的眼神中,满溢着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渴望,恰似久旱的干涸土地,急切盼望着甘霖的滋润。
林羽身姿挺拔,宛如一棵苍松,稳稳地站在讲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