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
秋,自洛阳返安陆。途经南阳,结识崔宗之。
冬,元演自洛阳到安陆相访,二人同游随州。
岁末,归家安陆。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亲注老子《道德经》。
令天下士庶家藏一册,每年贡举时加试《老子》策。
李白三十三岁,构石室于安陆白兆山桃花岩。
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李白为唐玄宗献上着作《明堂赋》,此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气象以及作者的政治理想。
李白《明堂赋》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谋求官位,其写作时间为开元二十七年拆毁明堂之前,他赋明堂一是为了谋仕的需要,二是“以大道匡君”的需要。
由于家庭的缘故,李白不能应常举和制举以入仕途,只能走献赋之路,这是真献赋谋仕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理,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
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
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
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
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贺知章称他为“谪仙人”。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岁。
诏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宫中行乐,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赐宫锦袍。
暮春,兴庆池牡丹盛开,玄宗与杨玉环同赏,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
对御用文人生活日渐厌倦,始纵酒以自昏秽。
与贺知章等人结“酒中八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
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后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三载(744年)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
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
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随后三人同游河南济源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
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惟睹其画,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
李白到齐州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
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圆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携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
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
至溧阳,与张旭相遇。
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
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至德元载(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五月,郭子仪、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复河北十余郡。
六月,安禄山率部攻破潼关,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五十七岁。
正月,在永王军营,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了建功报国情怀。
永王擅自引兵东巡,导致征剿,兵败。
李白在浔阳入狱。
被宋若思、崔涣营救。
成为宋若思的幕僚后,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
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
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
是年杜甫四十六岁,四月,从贼营逃出,谒肃宗于凤翔,授左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
五月,肃宗罢张镐宰相,出为荆州大都督长史。
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
李白五十八岁,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妻弟宗乡相送。
春末夏初,途经西塞驿,至江夏,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眺望鹦鹉洲。
秋至江陵,冬入三峡,是年杜甫四十七岁,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
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
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着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