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继续。
说完钠的化合物的作用后,罗老师向大家展示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让大家观察它们之间的异同。
东晋。
葛洪看着这两种物质还有自己的笔记,他想着这两种东西是否天然存在?还是需要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就像丹砂变成水银一样。
他仔细观察了一下罗老师给出的图片,隐约能看出碳酸钠是白色的粉末,碳酸氢钠有点像水晶。
他在自己的炼丹室里翻了翻,找到一点类似碳酸钠的粉末,只是颜色稍微暗一些,也不知道是不是。
这是他的徒弟之前从别的地方带回来的,好像说是在一个盐矿附近拿到的。
葛洪也不管了,用容器取了一点出来,看看罗老师后面要做什么。
接着罗老师给大家看了一个小实验,分别向装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水。
于是直播屏前还在听课的人发现,白色粉末状的碳酸钠变成了晶体,而且放在试管里的温度计显示温度上升了。
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里,加入水后这些晶体状物质融化了,温度计下降。
明朝。
宋应星观察着两只温度计,思索片刻。
他有点不确定,想着:这是不是说明碳酸钠加水后会放出热量,碳酸氢钠加水后会吸收热量?
而且,碳酸钠是不是无法溶解在水中?
这些变化要是放在平时,可能根本不会有人去注意它的发生原理。但是这样实验后,宋应星觉得他平时真的忽略了很多细节。
视频里,做实验的人继续向试管里加入水,然后用力晃了一下试管。
和宋应星有同样疑问的人惊奇地发现,本来还是晶体状的碳酸钠居然全部溶解在水里了。
反倒是装有碳酸氢钠的试管里,变成了浑浊的溶液。
唐朝。
李畋默默思考,原来碳酸钠的溶解性更强吗?
着实有趣,不同水量呈现出来的实验效果居然如此不同。
接下来是加入酚酞溶液。
看到这种新物质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有点好奇,这又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加进去之后试管里的液体都变色了?
东晋。
葛洪的实验做到这里就停了,因为他没有这个酚酞试剂。
前面他跟着视频里的人同步做实验,发现得到的大部分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
不过他的碳酸钠粉末没有视频里的纯净,里面有其它杂质。而且实验器皿也没有后世那么精细,有点粗糙,不过影响不是很大。
看完实验后,罗老师做了一个总结,前面的外观比较、吸热放热、溶解性等特性和很多人猜测的一样。
听到自己的猜测和罗老师总结的一样,宋应星、葛洪、李畋等人心里一喜。
虽然很多时候听起来云里雾里的,但是能掌握到其中某点东西,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不过有一点他们不太理解,为什么加入这个酚酞溶液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颜色变深就表示它们呈现碱性。
酚酞溶液是测试物质酸碱性的吗?这要怎么制作?
但是有人想到一个问题,课堂上罗老师给他们看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较明显,但是两者其实差异不是很大,要怎么区分它们呢?
很快,罗老师就给他们解释了这个疑惑,她播放了一个加热两者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