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米芾(2 / 2)

(二)绘画独具风格

米芾擅长枯木竹石与山水,处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绘画题材广泛,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他在山水画上成就最大,不喜欢北方山水的危峰高耸、层峦叠嶂,更欣赏江南水乡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追求“天真平淡”“不装巧趣”的风貌,在艺术风格里追求自然。

米芾的绘画源出董源,他讲究“不取工细,意似便已”,通过选择董源所用的“点”,创造出“落茄皴”,以点代皴,积点成片,泼、破、积、渍、干、湿并用,辅以渲染表现山林、树木的形象和云烟的神态。完全放弃钩皴点擦的传统方法,卧笔中锋变化的随意偶然效果,不拘常规,不事绳墨,超出同时代人的眼界,虽遭到“众嘲”,但为后世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

米芾的绘画作品多描绘瞬息万变的“烟云雾景、不装巧趣”风貌,开创了“米氏云山”,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林义等皆师之。

(三)文学造诣深厚

米芾的诗作多情韵悲,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艺术表达。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山水景物诗诗美如画,自述咏怀诗情意深切,交游赠答诗肝胆相照,书画题赠诗丰富多彩。

米芾的诗文与书画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和彰显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复合之美”。从《苕溪诗帖》到《淡墨秋山诗帖》,都能让人领略到国画常有的画意画境,以及诗中有画、书中有画的境界与意趣。他的诗歌文本加书法文本再加情景再现、画意外溢,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诗书画共美境界。

遗憾的是,米芾有不少手书的诗文遗失了,也有很多诗文虽有文字却无手稿传世。但即便如此,他的文学作品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好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五、对后世影响

(一)艺术道路的启示

米芾在艺术实践中所开创的艺术道路,为后来者开辟了一条独特的艺术探索之路。他对前代书法的深入揣研、临习,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超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等人。米芾不尚空谈,他的艺术实践和见解显得更加具体,这使得后人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的表现特征和具体技法。

米芾对书法艺术意蕴的表现特征有着深刻的认识,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将这些认识凝结、固定下来。在失去了文字演变作为书法发展起点之后,米芾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回答了书法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这一问题。他由唐人书法逐渐上溯魏晋书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书法艺术真谛的认识。这种探索过程为后来者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追索道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例如,米芾在笔法上的独特运用,如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等手法,形成了飘逸超迈的气势和沉着痛快的风格。这些笔法技巧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他对书法分布、结构、用笔的独到体会,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等要求,将对立因素融合起来,达到“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的境界,为后人在书法创作中提供了审美标准和追求目标。

(二)传承与发展

自南宋起,学习米书的风气就极为盛行。米友仁克绍家风,吴琚酷似绝肖,他们都是专习米芾书法的着名人物。米芾的声名远播北方的金国,此后的追仿者更是代不乏人。众多书家追仿米芾书法,不仅体现了米芾书法的广泛影响力,也反映了他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赵孟頫和董其昌虽艺术渊源与米芾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的书法创作与米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孟頫特别强调书法贵有古意,主张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古人作品入手,其艺术实践出入于晋、唐。董其昌也主张学习书法要以临摹古人作品为基础,他对米芾艺术道路的发扬光大,并且作为规律而予以总结。

赵孟頫晚年以唐李邕书法为归,董其昌晚年则以米芾书法为归。经过一个圆环又复归到米芾书法那里,这充分表明了米芾在元、明、清三代书法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成为一代书坛宗主,自然不是完全蹈习米芾书法的道路,但是他们的书法创作受到米芾的重大影响,在风格和成就上都与米芾有着密切的关系。

米芾的书法影响深远,他的创造性技巧和独特风格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使得书法艺术得以不断发展。他的书法之美,不仅体现在笔画上,更体现在笔下的意境、气韵上。米芾书法的流传不断为书法艺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动力。

六、作品赏析

(一)代表作品列举

米芾的诸多作品如璀璨星辰,在书法史上熠熠生辉。《研山铭》是其传世佳作之一,该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邃的意境闻名于世。它主要分为三部分:米芾大字行书作品《研山铭》、宝晋斋研山图以及后人鉴跋。此作曾历经多位宫廷或民间收藏名家之手,由于历史原因,一度流落到日本,后在 2002 年被国家文物局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斥资 2999 万元购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的书法用纸为南唐后主李煜制作的澄心堂纸,坚实细密,品相上乘,极为贵重。在这篇铭文中,米芾展开了雄奇瑰丽的想象,将砚山化为巍峨的昆仑仙山,山上有五色潭,潭里孕育着龙怪,龙怪降下倾盆大雨,润泽大地,气象万千。

《虹县诗卷》是米芾撰写的两首七言诗的大字行书法帖,也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此书全卷均用大字行书书写,轻重缓急有节奏感,墨色运用干湿浓淡相间,形成了整体的一体感。尤其是开篇的十一字“虹县旧题云快雾一天清淑”,一气呵成,笔法干练而不散。米芾在《虹县诗卷》中把下笔的轻重缓急展现得淋漓尽致,再一次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紫金研帖》记录了米芾与苏轼交往的一段往事。此帖书写潇洒俊逸,虽为晚年之作,其锋芒肆意之处仍未消减。米芾在帖中提到苏轼携其紫金研去,嘱其子入棺,而自己后来又得之,不以敛。此帖在处理书法各种关系上高妙之处尽显,如整幅章法上较为注重大块面的轻重对比,以及在字形变化多端中又能浑然一片。

《蜀素帖》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艺术风格以和谐变化为准则,追求天真自然的效果。整体的笔法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米字多欹侧之势,所以字与字的相承呼应尤为默契自然,行气生动。

(二)作品风格解读

这些代表作品各具特色,共同体现了米芾书法的艺术魅力和独特风格。《研山铭》展现了米芾雄快沉稳、跌宕多姿的书法风格,以及其自由奔放、不受前人法则制约的创作风貌。《虹县诗卷》则以其节奏感十足的轻重缓急和墨色的干湿浓淡相间,呈现出天成之趣。《紫金研帖》在潇洒俊逸中凸显了米芾处理书法关系的高妙,而《蜀素帖》以其精致的笔法、变化多端的结体和沉着痛快的笔势,彰显了米芾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米芾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从笔法、墨色运用,还是从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都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滋养和学习范本。它们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